乾的沙濕的沙

URL Link //n.sfs.tw/10113

2016-10-31 08:51:05 By zfang

前陣子天超冷外帶小雨,星期天趁中午陽光大好,帶孩子到附近國小跳遠沙坑玩沙。
『如果沙是乾的,才能玩喔!』沙看來應該是乾的,小朋友脫了鞋往裡頭奔跑。
『小心,沙沙可能會燙!』沙的比熱小,陽光一照溫度很容易上升,現在接近正午,沙溫有可能高到會燙腳。
『不會燙!』小朋友帶來挖土的玩具,就這麼玩起來了。沙是小朋友最好的玩伴,跳遠沙坑的沙顆粒大,抖一抖就掉,不用怕衣服弄髒。

不久後,小蒨、翔翔大聲叫我:『媽媽妳看,我們挖到化石。』
『什麼化石?』這麼厲害,還會分辨化石,大概是挖到石頭吧。『是恐龍的化石!』愛恐龍的翔翔大聲說。
哪來的恐龍,看來小子超有想像力,『拿過來給媽媽看,好不好?』這一瞧,還真的是恐龍化石。

原來是他們把玩具埋入沙,再慢慢挖出來的塑膠玩具化石。

也有兔子化石!

在沙堆中挖寶,他們還找到上回埋到不見的盤子化石呢!

塑膠是老天爺沒有創造出的物質,而這些物質的優點是成本低、質輕,又有一定的軟硬度,適合 加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也因為這些”優點”,衍伸出為了調整塑膠軟硬而添加入的塑化劑會造成生物體危害,以及千年不腐難被自然分解的性質,使得 塑膠製品埋入後可能真的形成另類化石。

『媽媽,我有這個。』不讓哥哥姐姐專美於前,柚子也拿著找到”化石”給我看。
瞧~這狀似乖乖化石的玩意兒…….
『嘿,這是狗狗做的臭臭,不能摸啦!』

除了化石,小朋友還發現:『外面沙白白燙燙的,裡面的沙則是黑黑涼涼呢!』

為什麼濕的沙顏色比較深,而乾的沙顏色比較淺呢?明明水是透明的,為什麼會影響看起來的顏色?

人的眼能看見,取決於進入眼中的光量與光的顏色(頻率)。我的想法是:以光的反射、吸收來看。水份會吸收掉部份的光線,使我們的眼睛看到”沙的顏色變暗了”。除了沙,柏油路面潮濕、衣服被弄濕,都明顯的與原來乾燥時的顏色不一樣。用水在牆上畫畫,也是利用類似的現象。

『如果說是因為水會吸收部份光線,裝水的水桶看起來有比不裝水的深嗎?』香港天文網有篇很有意思的文章:為什麼濕沙比乾沙深色?(撰文:李本瀅),則輔以”散射”的觀點來解釋:『濕沙看來較為深色是因為從裡面散發出來的光不多……在水裡的沙,光的方向變動比在空氣小…….光進入沙中後,從濕沙裡走出來通常需要走較長的路,路徑愈長,光被吸收的機會便愈大。』

因為水而導致顏色深淺不同的物質,它們的共通點都是有空隙。當光進入可透射區域再從裡頭將光反射,路徑變長吸收較多的光,所以看起來比較深。有些材質薄且淺色的衣服,一但淋雨沾濕,衣服看起來色澤不只會變化,還可能透出裡頭的內在美喔!(所以還是穿深色厚一點比較安全。)

小朋友開始挖洞,在做什麼?
『要把熱熱的土埋到土裡頭。』女兒這麼說,卻跟兒子一起把腳埋入。

『土涼涼的,好舒服!』他們說。

此時,先生打電話來催我們,『阿嬤已經煮好要吃午飯,我們要回家囉。』
把洞填滿,玩具挖出來,結束這場遊戲。

走到半路,才發現,少了一個恐龍玩具。
『埋到忘了。』二位化石達人說......『還是狗狗比較厲害,埋的骨頭都找得到!』

暖暖冬陽曬小孩,光腳踩在沙沙上,柚子也玩得很舒服!

 

原文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