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愛還是佔有~社會新聞:父親殺害子女而後自殺

URL Link //n.sfs.tw/10733

2017-02-07 13:42:15 By Vivivan

是"愛"還是"佔有"?   是"親情"還是"自私"?  是"負責"還是"逃避"?

請不要再為自己的犯罪行為找藉口了!

社會新聞: "父親殺害子女而後自殺"之案例

新聞大綱

摘錄自   Yahoo新聞、蘋果日報、HiNet新聞、自由電子報

台北市北投區於2月5日傳3死1傷命案,初步了解,疑似父親先將3名小孩殺害後,再自殺身亡。三名子女中,12歲的兒子與13歲的女兒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只有頸部有刀傷、16歲的大女兒倖存,送醫急救後,目前暫時沒有生命危險。警方初步調查,這名父親疑似迷昏3名子女,再以利刃殺害,最後在自殺身亡,可能是感情、經濟因素造成這起悲劇發生。

據了解,張因投資股票失利,和妻子感情破裂,檢警研判他因此殺子女後自殺;因張的三名子女沒有抵抗性傷痕,現場雖未發現藥物,檢警不排除他迷昏兒女再行凶。其中,張和次女的頸部大動脈都被割斷,是致死主因;兒子頸部遭刀割傷,不足以致命,但臉部有棉絮反應,應是張見兒子還沒死,不忍心再割兒子頸部,於是用棉被悶蓋兒子頭部,致兒子窒息死亡。

衛福部統計,如同今日案件殺子女後再自殺的受害兒童,過去5年均有相關的案件,受害兒童介於6人至10人不等。根據衛福部統計,因為虐待致死的受害兒童、以及殺子女後再自殺的受害兒童,2012年分別有17人、10人;2013年有11人、7人;2014年有3人、6人;2015年有10人、6人;2016年則是13人、6人,也就是說每年都有類似的悲劇持續發生中。

V小編之不專業但真心之評論~ 

***** "愛、親情、負責"  

      還是  "佔有、自私、逃避"  ****** 

有些父母都有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孩子是屬於自己的附屬品,

會希望孩子能依照自己的要求長大、能完成自己的未竟夢想等等


這個新聞是更極端的負面案例:

把孩子的生死都掌控在自己手上,完全忽略孩子的獨立性和個體性!

所以新聞中的張父(以下簡稱張)會把孩子殺死的可能因素:

認為孩子沒有他不能活,所以得帶孩子走、

或是孩子是他的,他想要怎樣就怎樣,亦或是想報復前妻等等。

因為張已死亡,我們不能知道他真正的想法,

只能從他殺死自己小孩的結果來推論:

他把孩子當作"佔有",他是一個"自私"的父親,他想"逃避"最為父親的責任

如果他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個體性的話,他可以替孩子的生死做決定嗎?

如果他""孩子的話,他應該會為孩子的生存、生活"負責",

會在做任何決定或行為時,考慮到"親情"。

 

*永遠只檢討別人,不會想反省自己*

新聞中提到張留有遺書,內容提到張因投資股票失利以及和妻子的感情破裂導致他走絕境。

張遇到的經濟、感情挫折,可能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畢竟人生就是有起有伏,

我們不能決定何時會發生問題、何時會遇到挫折、何時會碰到難關,

我們可以決定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它:

我們可以選擇正向態度:積極面對,並且去解決它,即使一時半載不能解決,也要繼續面對並想別的方法。

如果是情感問題,應該思考雙方的互動出了什麼問題,嘗試溝通並且尊重彼此的選擇與決定。

如果選擇負面態度:逃避、怨天尤人,不僅於事無補,只會愈來愈糟,到最後不管是家庭、工作、自己的人生、甚至是別人的人生都賠下去!

*********************

☆☆V小編的叮嚀☆☆

每個人都會有脆弱、

有走不下去的時候,

這時候,

♧可以找位能信任的好朋友,

把自己交给他(她),

宣洩自己的心情、情緒……;

♧也可以選擇獨處,

沈澱自己的心靈,

放慢自己的心緒之流;

或是求助於專業的醫師,

進行諮商成藥物治療。

♧總結而言,

不要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做任何決定,

試著讓自己先放空頭腦、放鬆自己,

看看窗外,

你永遠不會是孤獨的。

窗外有幾盞燈,就有多少人在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