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隨口說說我不要幹了,準備直接丟職呈。
「你不工作你要幹嘛?」同事問
這個問題就好像問一個即將要退休的人一樣:
「你退休後要做什麼?」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腦中閃過的畫面是在海灘上,戴著墨鏡悠閒的喝飲料,享受渡假生活。
錯錯錯!我馬上把我想像的畫面打散。
渡假是有工作的人的權益,退休了還渡什麼假?
就算去渡假,渡假是可怕的吃餃子老虎機,很快的就會消耗掉你用年輕歲月換來的養老金,所以渡假只能偶一為之,不要想天天渡假,對平凡人來說那是不可能的事。
事實上我同事這樣問也是因為他很想有答案。
當然要先假設一下,先不論能不能退休、適不適合退休的問題。
假設明天就退休了,錢一般般省著用還能活很久,身體狀況還可以過得去,家裡也沒什麼大事件要用錢或耗心力的事。這樣子才來思考退休要幹嘛的問題。
我同事說:「那就去遊山玩水,環遊世界」。沒錯,退休後最多的就是時間,想去哪就去哪,想待多久就多久,不必急急忙忙收假趕回來上班,但是和渡假一樣,環遊世界是另一台更可怕的二倍吃餃子老虎機,它會更快的吃光你的財富。
你說用不花錢的方式,那對年輕人或正妹有用,對一個老頭子來說那是不可能的事,自己想想你一個老頭子去找別人說要「工作換宿」甚至去「乞討」食物奇不奇怪?!
沒有錢就別出門,不要出門只想靠別人幫助。
所以遊山玩水,環遊世界本質上能做,但不可能做太久,因為出去玩很累,要玩不累就得花錢、花大錢,所以遊樂這件事偶一為之就好了,常做會受不了。
那退休了來含頤弄孫玩小人怎樣?
我想只要有經歷過帶小孩的人,大部分都會說NO,那實在太累人了,我寧願去工作。
總不能叫我退休後又去找工作吧:「退休後要做的是去找工作」這簡直是太詭異了。
接下來想來想去,真的不知退休要幹嘛?
那來看看別人退休後在幹嘛?
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退休後的生活和在職時過週六週日的生活差不多,固定的作息,固定的事,全按表操課,退休後去遊山玩水的人真的不多。
像家嚴六十歲退休後啥事也沒做,真的就是固定的起床、固定看報、固定吃飯、固定午睡、下午固定散步、然後吃飯睡覺,有時興緻來寫個字讀個書,後來眼睛不行以後字就沒什麼寫了;現在走路不方便,也很少走路。其他倒是沒什麼變,印象中他沒出去哪玩,甚至連市區都不離開,任何旅行團進香團全不感興趣。
我曾經提過,上班時間到圖書館中,會發現是不是走到養老院了,連櫃檯的服務人員都是老人,更別提閱覽室、讀報間都是老人,很多人退休是在圖書館中打發一天的時間。
也有人會選擇參加老人的聚會,例如長青班、養生舞蹈團、信教等等,至少生活有個目標。不愁吃穿的人也許會去參加公益活動或當志工什麼的,志工這事除了沒薪水外,基本上和上班沒兩樣,貢獻社會也是很不錯。
說真的,退休前不感興趣的事,就算你退休後有時間,也不會感興趣;退休前沒有陪養的興趣,退休後很難陪養起來。
這個道理是有些興趣得趁年輕時陪養,尤其是耗體力運動,例如我喜愛的籃球,如果年輕時不會打不熟練,不要想說退休時能練到什麼程度,那不可能。
要早點和別人互動建立關係,退休後因為工作建立的網絡就會消失,不要想說退休時還能呼朋引伴找還在工作的人和你一起,那不可能。
因此,退休前得先「做好準備」,不要想退休後時間多再來「進行」,基本上挫折會很多。舉個例子來說,退休後想去和長青組的伙伴打羽毛球,裝備買了錢也交了,結果進去發現別人都是年輕打到老,基本程度都有,你若是退休才想開始練,體力早在下坡,除非你天賦異秉,否則很快就被「邊緣化」,灰心的你也許以後就不再參加了。
交友網絡也是一樣,不要全是職場的朋友,老實說退休誰理你啊?你自己想想那些退休後又回來找「老同事」聊天的『前同事」,你會用什麼角度看他們?
退休就別再回來讓我們羨慕,回來幹嘛?
對不起,我「有時」是會這麼想的,別以為你退休後再回去原公司人家會「熱烈」歡迎你,那不可能。在職的多半會「痛恨」退休者。
所以人在情在,離開了就別再倦戀。
這樣說,職場上的友情脆弱到比蔬打餅乾還脆,事實上我覺得差異並不大。
離題了,這裡沒說到退休後要幹嘛,只是說,如果退休後想幹嘛,你就得現在,對的,「現在」開始做準備。不要等到退休後才想要幹嘛,有時太晚了。不過好像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退休要幹嘛的事等退休後再想。
換句話說,應該有的觀念是「想幹嘛才退休」而不是「退休了才想幹嘛」。
針鋒相對的家庭關係
退休後家庭關係會很難經營,如果夫妻不是同時退休,而是一前一後,我相信,還沒退的人會看已退的人不爽,視為:
大型障礙物
這全家都得要調適,家人都在看,不工作窩在家會被家人嫌棄,窩在家不做事會是家庭風爆的導火線,畢竟以前有上班相處的時間短,現在如果一天到晚都見面,小事的不爽會變成大事,這可不行。
家庭關係是退休後的一大考驗,當然如果同時都退休,這可能還不成問題,一前一後要退休的人,得先溝通好。
有人退休後作繭自縛,形成所謂的「繭居族」,完全不社交,甚至不出門,整天窩在家,可能會加速家庭關係的失和。
為了不要和家人產生太多的摩擦,顯然還得找一些事情來做,或是不待在家。
現在很多人會選擇退休後分居甚至離婚,在辛苦了半輩子後,不想再牽就另一半,在日本,這個叫作「卒婚」或是「熟年離婚」,在另一半退休後立刻離婚,當然這在日本會流行是因為他們的家庭收入主要來自男性,家務維持是女性,當男性退休後,就算離婚妻子還是可以領到前夫一半的退休金。而日本人平均都很長壽,要退休後照顧不做家事的另一半是相當恐怖的事,因此規劃夫婦後半生的下一個階段很重要。
退休後離婚這在未來可能會變成顯學,獨居老人會大幅增加,但這也是社會變遷下的產物,過去是大家族,慢慢的變成三代同堂,然後現在小家庭成主流,以後就是獨居或單身。
總而言之,現在無法處理好家人關係的家庭,退休後問題會立刻浮上檯面。
金錢的問題
年金改革讓我看到最可怕的結果就是我得要待到58歲才能退休,少領多少我其實並不在乎,對我而言只要一個月有二萬我就覺得能夠活下來,你從五萬砍成三萬再砍成兩萬對我感覺差異並不大。但是延到58歲甚至未來又再延後,這就很可怕。
因為生命是一個有限值,無論早死晚死,大概活個80年,80年是一個平均數,也就是說,有人會活到100歲,也有人只能活到60歲。根據內部統計處的資料,104年平均壽命男性為77.01歲,女性83.62;而65歲平均餘命男性18.15歲,女性21.7歲。換句話說,如果能活到65歲的話,男性一般可以活到83.15,女性可活到86.7歲。亦即,若58歲退休後男性約能再活25.1年,女性約再活28.7年。
25或28年長不長?其實要看個人,我個人認為不長,為什麼?
為了領月退,撐到58歲值不值得?
年金改革後,對於後進的人是越來越嚴苛,最慘的是民國85年進入職場的軍教職公務人員,因為這一批人完全是新制的退休制度,退休儲金自己繳,但是會被強迫延退,若以極限值師專教師進入職場,那時也不過是20歲(師大是23歲)。一直做到退休,那就是38年,這38年不能單單以38年來看,這38年包含了人生最珍貴的青年和壯年。
這批人若以未來的金改後的退休金來看,領月退一個月能領到天花板約45000(注意這是天花板價不是均一價),從58歲退領到死可領
(男) 25.1*45000*12= 13,554,000 (一千三百五十萬)
(女) 28.7*45000*12= 15,498,000 (一千五百五十萬)
以總金額來說,並不少,但也不多。這就要回到一個最初的問題,你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賺錢?成就感?還是?
其實很多人答不上來,說到最後竟然是為了「退休」,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答案,為了退休的意思就是撐到58歲退休時就可以每個月「不用工作」,就能有4萬5的收入。
當然會選擇公務體系的工作的人,很多都是以「退休金」為主要目的,年改把退休往後延,大部分的人也只能選擇撐到這個歲數並保持沈默,因為他們知道和體制抗衡的成功率並不高。反正就是一直上班下班直到58歲,這類的人有一個標準答案:「反正不上班也沒什麼事好做。」基本上,追求一輩子能穩定工作的人不會再有機會跳出去這個框框,只能默默的承受。
這根本就是公式化的人生
很多人知道這是公式化的人生但是卻又無力去改變,如果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養活你,養活你的家庭,當然你沒有選擇只能繼續上班,因為責任在身,由不得你任性。
說到這裡答案其實很明顯,值不值得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都沒資格回答,因為他們沒有選擇權,年紀小58歲太遙遠不必選擇,年紀大受了體制牽制失去選擇權。
要獲得選擇權的人,需要跳出這個框框,付出的代價非常大。要跳出穩定的環境(自己的舒適圈)進到另一個環境是需要極大的勇氣。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你是如何看待時間?
其實就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對於一個有錢的億萬富翁來說,他寧願拿錢來換生命,但這是做不到的事,沒錢的人是拿命來換錢,無論多輕鬆的工作,時間還是賣給雇主。所以你看待時間的態度是什麼?當你認為時間本來就是多餘的,過一天算一天,建議你就繼續工作。
年輕的時間和年老的時間不等價,當你接近六十歲時終於獲得「時間自由」和「財務自由 」,但是「身體自由」卻所剩無幾,這是非常需要考慮的。
或是要早點離場領取「身體自由」和「時間自由」,損失了「財務自由 」。
退休後的25年和年輕時的25年完完全全不一樣,年輕人被社會所期待,整個世界是屬於年輕人而不是老人。
被歧視的老人
老人被歧視其實和退休要做什麼沒有直接的相關,但很重要。
因為你我都得要了解,當你退休時,人已經老了,不中用不能動了,不只是外表的老態,連內臟、腦袋、肌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衰老,這是騙不了人的,而你退休後,正處於會被歧視的老人年紀,無論你接不接受。
現在很多人在想退休時要做的事,是當時能做或想做沒空達成的事,寄託到「那一天」退休的時候要去做。
例如四十歲時,想退休後要做的事是以四十歲時候的身心狀態去考量,完全沒想到當他六十歲時,是否有能力去達成四十歲時設定的目標?尤其是耗體力的目標。
縱使你有能力去達成,整個社會的雰圍還是會歧視老人,也不一定能讓你如願,舉例來說,旅行團可能會加價或拒接一些高齡的客人、交通工具會拒載老人病人、要租房子也會被拒絕、店家也可能有意無意忽略老人,某些人可能會對行動不便或遲緩的老人言語上的諷刺,讓老人不敢出門或社交,縱使你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服務;如果要找賺錢的工作那更是難上加難,社會不可能留太多工作機會給老人。休閒活動也是,有些場域是屬於青壯人的,老年人去只會被側目。如果不幸得了病,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痛風、老花、關節炎、甚至中風、痴呆,每個叫得出名字的老人病都會牽制你退休後的行動。
老人家還是留在家看電視比較安全
對社會貢獻一輩子的價值,但退休人已經老了,社會對老年人並不感激,不會因此對老年人友善太多,這就是「期望的價值」,說穿的就是時間的價值,時間的價值在減少。很多人沒理解這點,還沒醒,幻想能獲得和年輕時一樣的對待!
期望價值是人類有遠見的智慧表徵,這點對於運動員來說最明顯,球隊會願意栽培一個有潛力但表現沒那麼好的年輕球員,而不太願意花費更多錢在一個已經穩定但未來不太會有成長性稍年長的球員。為什麼?因為當一個球員沒有什麼好被期待的時候,他的價值就只是現在的價值而已,只會更低不會更高。這也和股票市場一樣,會漲的多半是有「未來性」的公司,而不是目前「穩穩賺」的公司。
老年人現況永遠會是價值最高點,被期待性已經歸零,價值只會不斷減損,未來能做的事只會越來越少。社會不會期待老人能做什麼,只要不要浪費社會的資源就千幸萬幸,這樣的想法到處充斥,怎麼可能不會歧視老人,此外,歧視老人的意義其實就是歧視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會老,大家都怕老,沒有人喜歡自己老樣,連自己老都不喜歡的人怎麼會不歧視別的老人。
總之,不要拿現在能做的事去想退休後要做的事,所以,要做要趁早,能做的不要等退休再做。
結論
一、退休要做什麼現在就要想好試著去做,不要把事情寄托到遙遠的未來。
二、不知道要做什麼的人不要輕言退休。
三、退休要做什麼得先考量退休後能做什麼沒退時不能做的事。
四、留點錢晚年能用是必要的,但不必太多,沒用完的是遺產。
五、老了一定會被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