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鋼鐵人醫生

URL Link //n.sfs.tw/10907

2017-03-15 11:36:50 By Axer

書本

鋼鐵人醫生
ISBN:978-986-6032-43-1
出 版 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3/11/25
作  者:許超彥、黃述忱、萬年生

前言

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最大的財富,就算你一貧如洗,還是富有的,至少是身體富有。試問?如果給你一億換你下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神經不時抽痛要不要?

無論你要不要,本書的作者許超彥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下半身的控制權,歷經痛苦挫折、身體的復健和心裡的重建,終於走了出來,寫了這本書。

這本書引人注意的地方在於作者許先生本人在求學過程中擁有許許多多的第一名,這些光環讓他的人生前半段非常的順遂,但災難就像是天災一樣無預警的到來,快到讓人錯扼和捥息,平常人都不能夠接受這可怕的事實,更何況是一直處在雲端的作者本人。

我在三年前經由商業周刊看到這個報導後,就開始注意。直到這近去圖書館發現架上有這本書,才把他借回來好好的閱讀。

作者由他慘痛的經歷告訴我們,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正如書皮封面所寫的:

真正的勇敢是看到自己擁有什麼,不是失去什麼

我把本書分為幾個部分:從雲端跌落、家庭關係、重新站起。

從雲端跌落

作者許超彥有著一個不平凡的人生,從國小國中高中都是班上的第一名,也以全國二十名的成績進入台大醫科,當上精神科醫師,這看起來非常的順利,他天資聰穎,也很厲害,他也說他非常努力,這我100%的相信,他肯定比別人都還努力。

我是一位醫生,也是天生就喜歡做計畫的人。三十三歲前,我人生中最能誇口的強項,就是「執行計畫」的能力。...我懷著滿腹的計畫前進中國,希望大有作為。向來喜歡計畫人生的我,卻怎麼也沒料到,一次快樂的滑雪旅行,會成為我生命的轉捩點。這場意外,讓我胸部以下完全癱瘓;從此我多了一個身分,就是「病人」

33歲時到北京滑雪,決定在滑雪場要關閉前挑戰中級滑雪道。

我盤算著第一段是五十度左右的加速道,許多人在這段就摔跤了,我決定放膽將重心往前放。耳邊風聲咻咻作響,我深吸一口氣,看看山腰呼喊加油的述忱與朋友,接著就順利滑下去,YES!很慶幸我的策略成功,過關了!

沒想到過了最陡的加速段後,幾秒內,我已經衝到了山腰。冷冽的風颼颼地刮過臉龐,就在此時,衝剌速度快得讓我心驚膽跳,我驚慌的想要煞車減速,才驚覺腳下的雪已經結成冰。...

接著,我人飛快地往右前方衝出雪道,電光石火間,中途翻了個身,變成背朝山下,咚!最後狠狠撞上了雪道旁的鐵桿,這才停下。

直到意外發生過後的第六天,在中國,才能進到手術室,胸椎神經第四到第七節完全損傷,導致胸腔以下完全喪失知覺,造成終身癱瘓的人。不能動不能站立,也不能自主大小便。

從一切都能掌握瞬間變成一切都得靠別人,連最簡單的翻身都做不到。

家庭關係

意外來得很突然,有失去也有獲得,失去的是健康的身體,而獲得的確是和家人的關係。小時候和爸爸的關係很糟,因為爸爸過多的期待,放在他身上。

從小,只要爸爸控制不住情緒,就會打我打得特別凶。從幼稚園開始,只要犯錯或態度不佳,就換來一陣打,齊眉棍、鐵衣架打在肉上的痛楚,我永遠忘不了。如果我對爸爸有怨氣,不單是因為被打,也因為當我需要他幫忙時,都會換來一頓罵。我跟爸爸說身體哪裡不舒服,他都不肯讓我用西醫醫療處置,就像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近視,他堅持針灸、不讓我配眼鏡,直到國中一年級配第一副眼鏡時,雙眼已經各近視四百、六百度。

為了不討打罵,我逼自己用功,也自我養成凡事要拿一百分的完美傾向。

接受精神科的專業訓練後,在理智上原諒爸爸,但情感上還是無法平復。我曾經期待爸爸能為過去的嚴厲打罵跟我道歉,也期待父子是不是有機會和解,變成爸爸的病人...

有幸做爸爸的病人,在我住院超過半年期間,爸爸每個週末坐車往返,替我針灸治療。卯使我已經進步很多,卻仍不如他預期,我們持續在病床上互動,對於父子之情,我漸漸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回顧爸爸一生,我才比較明白,一九三七年出生的他,就像老一輩在鄉下長大的人一樣,不太會講心事。當時爸爸躺在病床上,我陪他說話,跟他分享美好的回憶,雖然很少,可是在每個生命階段我依稀還有些印象。

和岳父母家的關係也因為重傷而改善,和妻子也因此更好。

脊髓損傷最辛苦的地方,除了不能動,還有從受傷那一刻起就開始失禁,大小便沒辦法控制。我每天都得包尿布,平鋆每三到四小時換一次。我每天一起床,述忱常常連一口水都還來不及喝,就要面對躺在尿中的我。我每天必須換個不停,從床單到我身上的衣服,全部要換掉。

那段期間,述忱覺得自己的人生崩裂了,不只美好的家消失了,連上帝彷復離她而去。我曾覺得上帝好像在一旁冷眼旁觀:「對啊,我就是要看妳這樣,看妳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怎樣!」

受傷以後,特別感受到過去醫院中長官、同事的關心和情誼,這也是過去汲汲營營忙碌工作的我,從未體會到的。

我知道書中很多沒寫的細節,包括另一半所承受的壓力,沮喪。別說旁人,光自己要走出來都是一件非常非常大的挑戰。

重新站起

住院三個多月後回到家,整整七天出不了房門,回到現實世界面對自己的殘缺並不容易。

每晚,我會設定鬧鐘,到了半夜請述忱起床幫我翻身,又因為擔心長褥瘡的壓力,我會翻來覆去、睡睡醒醒;早上醒來,我就發現自己躺在尿裡,述忱要費力把我推進渫手間清洗全身,接著換新床十。忙完這此事,都接近中午了,吃完午飯後,還要拉筋來維持關節活動,避免關節戀縮、骨質流失。光處理這些大號小號拉筋,我一天就過完了,根本沒辦法走出房門。

對強者來說,不能接受自己需要幫助的事實,這是我要努力學習的功課,一個人唯有願意承認自己最深的軟弱,才能靠近自己,也靠近別人的生命。

以前我們都很有能力,可以付出幫助別人,很好體會到缺乏,的確,沒有缺乏過的人不知道缺乏的人真正的需要。當我們人生缺了這麼大一塊,當接受到付出的時候,就好像走到了沙漠,終於知道雨的珍貴。原來,沒有匱乏,不知道典就在身;沒有失去,就不會擁有。

經過了漫長的復健和適應,受傷了一年三個月之後回去醫院兼職看一週一次的精神科門診。過去,精神科學理訓練時較少著墨在給予「希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醫者缺乏身為病人的經驗;因為這次意外,我成了病人,可以後著揣摩對方心態,幫助我更了解病患。

傷後,當我一有時間,就會在自己的部落格(行走的癱子)寫下重新行走的粉望。有一天,我發現國外有幾套尚在研究階段的醫療機器人可以幫助病患行走,但售價貴得驚人。於是我開始寫文章嘗試分析那幾套產品。

沒想到二○一一年政府要工研院研發一套和國外類似的機械腿,協助身障朋友。...當工研院上網查詢相關資料時,找到我的部落格,他們認為,我是病人又是醫生,一舉兩得,正好符合他們要找的試用者背景。

當我用傳統輔具行走時,因為膝蓋無法彎曲,走起路上雙腿直挺挺的,很像木頭人。再者,穿著厚重的鐵鞋行走,鐵鞋有重量,必須要訓練到有一定穩定度,才可以讓膝蓋彎曲。

工研院機械腿很棒的地方是,能夠模擬自然步態,不只膝蓋能彎曲,還能增加靈活度...我後來才知道過去工研院機械所做的產業機器人,大多是從工程角度考慮製造功能、速度、精度等要求,這次卻必須考慮使用者本身條件造成的人機介面差異。

現在,每當穿上機械腿,我覺得自己就像鋼鐵人,期待不久的將來就能日常使用,可以走到我想要走的地方。

結論

我在想,如果這本書的作者只是一個月薪二萬八吃不飽餓不死的NOBODY,應該就不會這麼醒世也無法吸引人的目光。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他曾經的努力,達到了顛峰,再從一切都很好的顛峰跌了下來,摔了重重的跤,然後又再站起來,使用復健器材,也擔任脊損的理事長,從33歲開始重新努力。

看到自己擁有的,勇於嘗試,很多傷友知道我是精神科醫生,就來找我諮詢。我發現很多人的問題是出在「比較心態」。

人和人比較,只會看到自己的缺乏

正確的比較應該是看到自己擁有什麼去珍惜他、善用他為自己加分

非常值得看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