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142

[札記] 2025.7~9月札記

札記、只是札記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6527

分享連結 [札記] 2025.7~9月札記 @新精讚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25-07-19 01:05:34 最後編修
2025-06-30 23:59:09 By 張○○
 

7/18(5)
台積經過了半年又重回了高點(上次高點是1/7),這時套半年的朋友一定很著急,怕錯過了又要再等半年!

哈哈,美股tsm在半年前是226.4 ,半年後的今天是 245.6,並不一樣,雖然有人會說匯率怎樣的,但現在的溢價(以現在的匯率來算)已經到了 25%。

有什麼好怕的?!

--
買了一台熱風機,不是吹頭髮的那種,是工作用的。

BOSCH GHG 23-66  $3715

主要是上次想彎水管,覺得用烘的很慢又會烤焦,不如買一隻熱風槍,這樣還有其它的用途也可以用,例如熱縮套管,拆貼紙。

--
拿喝酒的鋁罐去回收場,發現家附近的回收場都關了,反正也有事要去太平,就去了太平的回收場:

鋁罐一袋 2.7KG *35 =$94
雜青銅 0.8KG* $115 = $92

這個雜青銅其實是伺服器的CPU散熱片,整個是銅做的,沒想到手掌大小的銅,價格並不低。

 

7/17(4)
買了一個起子機$1600,牧田df001dw。因為常常用手動的方式轉螺絲,還是用電動的省力。

只是缺點是他不能轉太小的螺絲,例如筆電外殼的螺絲。

--
鐵捲門的搖控器二個丟了,可能是被背包打掉了沒注意,要配搖控器真的很麻煩。

 

7/14(1)
<認知稅 ‧ 水木然>

人生中許多損失與困境,其實是因為「認知不足」所付出的代價,這種代價就被稱為「認知稅」。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財富與機會會流向最能理解它的人。

認知是人生的導航系統:決定你如何理解世界、做出選擇、承擔風險。

「我以為」是最昂貴的錯誤:很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被錯誤的認知框架困住。

當一個人存在認知偏見時,越難以突破自己的認知。相反,向別人學習時,容易突破認知框架,並不斷的成長。

認知升級的四個步驟:

1. 區分有效訊息與有毒訊息:資訊爆炸時代,懂得篩選才是關鍵。

2. 認清事實與觀點:避免混淆主觀與客觀,提升判斷力。

3. 擁有換位腦與同理心:能理解他人角度,才能真正溝通與成長。

4. 看穿事物的本質:從表象中找出規律與底層邏輯。

書中引用的定律與法則:

1. 熵增定律:世界趨向混亂,唯有學習與自律才能維持秩序。

2. 生態區位法則: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區位」才能發揮價值。

3. 寇斯定律:資源會流向最適配的位置,前提是你有足夠的價值。

4. 財富守恆定律:財富與品德、貢獻成正比。

5. 不值得定律:不為無意義的事浪費時間。

6.卡貝定律:放棄有時比爭取更有意義,是創新的起點。

░░░░░░░░░░░░░░░░░░░░░░░░░░░░░░░░░░░

上面的2~6點我都很喜歡,真的有跳脫思維陷阱的想法。認知程度越低的人越趨向越原始的反應,例如愛辯解、愛發表意見、忌妒他人、有做事深怕別人不知道、在乎面子等。

有句話說,「如果你聽到有人在抱怨,你就要快點遠離他。」

人終究要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7/12(6)
沒閒著,

星四實作了接水管
星五實作了oracle的讀寫資料
星六研究了整晚的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處理與分析自然語言),一開始心情還不錯,後來心情就開始有點當。

原來這個領域已經跑了很久,我竟然都沒有follow,現在就像清純的大學生,剛剛拿起 Introduction to NLP,翻開第一章然後就睡著了的狀態。

這個可是2018年就已經出現、2022一出道就巔峰,我到底要不要follow??

SURE。

其實ai對我的衝擊真的很大,數十年累積的經驗knowhow,在ai面前就是幼兒園的程度…

以前靠知識和經驗換來的能力在啊在AI面前,班門弄斧。

未來的世界不需要老師,因為知識已經平民化,反而是需要實作的工作AI無法取代

例如水電工、建築工人、廚師、醫生這種AI無法取代的工作才是未來的顯學。

文科的工作基本上一個人可以替3個人,主要的工作內容也是使用AI。

理工科可能好一點,研發項目AI目前還是無法取代,畢竟現階段AI無法產生人類未知的部分。

另外非線性不可預估的事情AI也是無法取代人類,這部分人類尚有一線生機。

以上的內容並不是我想像,有所依據。ai自己分析難以被取代的工作類型有以下幾點:

MIT 經濟學家 David Autor 認為:「AI真正的威脅不是失業,而是技能貶值」

我難過的點是在在於AI出現了那麼久我竟然都不知道,他一出現就改變我們的人生。

資訊永遠走在所有學科的前端,第一個要做出改變的就是資訊,想要一本書教30年的時代已經過。

--
政府想要每個人發1萬塊,竟然有人會不同意?

我以前也是這樣子想的,我覺得錢要集中起來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和中共國一樣)

現在我是深深覺得我自己以前的愚蠢~~~

對政府來說,你不領最好,變成他的結餘款,政府又可以拿去亂花。

為什麼他有錢發給你?你有沒有想過?很簡單就是預算超收,又為什麼會超收?就是因為故意編預算時很保守…

這樣子才能夠有預算結餘,然後才能夠做他們自己想要做的事…

因為你編預算需要立法院同意,但是超收的預算不需要立法院同意所以就變成政府的金庫。

拿來填補債務、補貼給油氣水電公司等等…

只要預算有超收就要發給人民的話,政府各部門才會認真確實的編預算。

所以怎麼還會有人想要不去領這個 ?一萬塊雖然不多但是象徵意義很大。

政府說拿來補貼電費不然電費要漲價:你自己要把核能廢掉,然後弄一些亂七八糟的綠能圖利自己。

然後最後虧損又要全民買單,這樣合理嘛?

賺錢的時候圖利自己;賠錢的時候大家一起給你分攤,有這麼好的事?

百姓無法參與你的決策,但決策失誤時大家一起承擔,可以這樣玩?

我是學物理的,我覺得核能才是最乾淨的能源,你自己想想地球上所有的能源99.99%都是來自核能,全世界會廢核的先進國家有哪個?為什麼你要拒絕他?

你要虛名「非核家園」,然後要漲電費,為什麼?

我寧可電費便宜多蓋幾座核電減少火電。

 

7/10(4)

上次做的雨水收集神器, 超級收集雨水神器@新精讚

一晃就過了四年,這四年間真的是每逢大雨就滿水。雨水一搬拿來沖馬桶,大概可以用個一二週。

這個裝置有一個缺點,就是雨水不乾淨畢竟是從採光罩收集下來的,常常要洗浴缸,除非下大雨的雨水比較乾淨,不過這都是小事。

不知何時我開始想到,要不就拉實際的水管吧?不要再用個塑料瓶,拉個水管比較正式。

但是我不會啊?我連水管的尺寸都不懂,更不要說怎做接水管。

於是我又發揮diy精神潛心研究,跑了兩三趟五金行了解可以買到哪些材料,我們家附近用走路就可以到的五金行真是太方便了,尤其當初把水管買回來的時候店員問我說你開什麼車子他準備幫我把長的水管放到車上我說不用我用走路。好險,說真的如果我騎摩托車我真的不知道把那麼長的水管帶回家。

研究了很久,終於搞懂他的規格、看YouTube來學習怎麼樣接水管。

但我沒想到的是第一次做我就挑戰高難度的水管。因為管徑太粗,風槍沒把管烤軟就把他烤焦了。好在經過多次失敗,終於稍微勉強成功,這次顧不上烤得漂不漂亮,至少整段都接得很好沒有漏水。

擴管的地方多半都烤焦了~~ 殘念。

--
部落格未來會慢慢的死亡,因為ai的出現,部落格會越來越可有可無。

--
房子是用來住的,有得租,就別買;
婚姻是用來緩解無聊的,有手機,就別結婚;
孩子是用來繼承財產的,沒財產,就別生孩子。

 

7/9(3)
這週換了大概十萬的日元,二年下來平均換日元成本來到 4.95 元。

今天換的匯率是 5.033。

以前就預計只要破5就換十萬,等了好幾年終於等來了這個時刻,真的難以想像,在四月底的時候因為日本政府出手干預還一度到了4.39,我以為以後可能就是在4附近。

沒想到短短3個月竟然已經到5了,信じられない!

下次換匯大概 5.08~5.10 預計換個10萬。因為日幣沒有利息所以也不要換太多。反而我期待歐元能夠便宜一點結果他和臺幣的升值走勢是一模一樣根本沒有便宜,真氣人。

--
又是我喜歡的天氣,下雨。

東西莒和金門的雨量?好像怪怪的,所以我就寫客訴了。

--
這近看了一個說法還滿有趣的,你要求祖先保佑,事實上你的祖先在世的時候就活得很慘了,你怎麼覺得他們死後能保佑你?

好有道理。

 

7/7(1)
讚嘆ai的強大,現在學習效率真的是以前的數倍不只,感覺就像在輸送帶上面跑步。

--
上週出了6股tsm 拿回1410,今天買回2股tsm、4股arm、2股amd,花了1320左右,還剩90....。目前持股及均價:
ARMx4 147.67
TSMx8 205.57
AAPLx9 202.78
AMDx4 136.18

 

7/6(7)
今年第一個來的颱風丹那絲,兩大雲團這裡面的水量有多少?

颱風所帶來的水量是驚人的,根據氣象與水利單位的資料,一個典型的颱風可以為台灣帶來數億到上百億噸的降雨量,具體數字會依照颱風的強度、移動速度、降雨範圍與地形而異。

我們可以用以下方式粗略估算一個颱風的降雨總量:

降雨量(立方公尺)= 降雨深度(公尺)降雨面積(平方公尺)

若一個颱風為台灣全島(約 36,000 平方公里)帶來平均 300 毫米(0.3 公尺) 的降雨:

0.3 x 36,000 x 10^6 = 10.8 x 10^9  (立方公尺) = 108 億噸水

2009年莫拉克颱風:為南台灣帶來超過 2,500 毫米 的降雨,估計總降雨量超過 200 億噸,創下歷史紀錄。

2025年丹娜絲颱風:預估為南部地區帶來 總雨量上看 600 毫米,若範圍涵蓋半個台灣,水量也可能超過 50 億噸。

台灣地區(含本島及離島)共有約 95–96 座公告水庫,其中:

  總庫容(design capacity)約 20.6 億 ∼ 21.3 億 (立方公尺)

  有效容量(effective capacity)約 19.9 億 (立方公尺)

換句話說,一次颱風的雨量就可以裝滿5個臺灣的全部水庫。來看看這次颱風帶來的雨量:

事實上颱風的水量遠遠不只於此,簡單來說一個普通的颱風帶來的水量大概是50億噸,現在台灣的水庫都趨近於滿水,包括我家的雨水儲存盆也是滿水,真的多的雨也沒用。

 

7/3(4)
台股股價排行榜,原來大立光不當大哥很久了

第一名是信驊,真的沒聽過。這裡面每一檔都是醜小鴨變天鵝,從上市時幾十幾百漲到上千,例如世芯-ky在2016年只有20幾元,八年過去了漲了150倍,你房子有沒有漲這麼多倍?

想像有個幾張就好了?事實上大部分的人抱不住,這就是延遲滿足和風險的較量,人類趨向趨吉避凶,風險嫌惡的本性會讓股票根本抱不住。

 

7/2(3)
如果和你說,等待一段時間,一定會得到回報,回報率100%,相信大家都願意等,我認為影片忍不住吃棉花糖小孩並不多,等不了的應該是少數或是第一次不懂。

第二次就會學習願意等的小孩應該會非常的多。這就是延遲滿足以「獲取更大的回報」。

但是影片或是研究會故意忽略這件事,他們傾向於說這些小孩未來不會成功,要成功必定要能延遲滿足,乍看之下很有說服力。

明明是報酬這麼明確的事為什麼不延遲滿足?

因為我知道,延遲不一定會滿足,延遲帶有風險。

延遲不但有風險,還會折損其價值,例如,假如在觀光區天很熱你很饞想吃雪糕,可是雪糕的價格是超市的二倍。

你想的是

1 「太貴了,我還是等回到市區時再買」
2 「天氣這麼熱、立刻用二倍的價格滿足慾望」

如果只算到你花出去的錢,的確是延遲滿足得到更多;但這中間還包含了其它的價值,例如回憶和感受。雖然你回到市區用一半的價格買到同樣的雪糕,但已不在那個很想吃的地點。在讚嘆自己能夠忍受延遲滿足的你,是不是損失了其它的感受?

上面明確的例子指出,至少你忍住慾望回去必定能買到同樣的雪糕。大部分的情況就是你錯過當下,後面只有後悔,後悔也沒辦法,因為你只能猜測未來,不能預知未來。

 

 

7/1(2)
我放假開始整天寫程式,感嘆ai的強大,以前要花很多力氣才能寫的程式,現在丟給ai做,我只要複製貼上,可以結省許多的苦工,我專心把力氣用在設計上面。

感嘆ai的強大,未來真的是ai的世界,以前還能勤能補拙,現在要是你拙到連ai都不會用的話,和別人的落差就更大。--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札記] 2015 1~6月札記 札記,只是札記

[札記] 2022.1~3月札記 札記、只是札記

我的百岳記錄 只是記錄,我的百岳記錄

[札記] 2021.1~3月札記 札記、只是札記

[札記] 2013 9~12月札記 札記,只是札記

[札記] 2023.1~3月札記 札記、只是札記

隨機好文

為什麼要買長達二十年的保單? 為什麼要買長達二十年的保單?找一個可以說服我買二十年保單的理由。

UTF-8 BOM (Byte Order Mark) 的問題 在 Michael Kaplan 那看到 Every character has a story #4: U+feff

SELinux 常用指令和檔案 在Redhat系列中,Centos5以後加入了selinux,他並沒有這麼可怕,不必每次看到Selinux ,就想把他

[bc] linux 的計算機 bc 設定小數位數、計算π、次方根 linux 的計算機 bc 設定小數位數、計算π、次方根

維修冰箱 維修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