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最值得學的電腦技能?程式設計?美工繪圖?系統網路?還是…?
都不是!個人覺得一個最值得學的電腦技能就是「中文輸入法」。
嘿~~~有些人一定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或不以為然,但請聽我的解釋。
從電腦有中文以來,從百家爭鳴的中文系統,從風起雲湧的中文輸入方法,演進到現在,至少有超過20年對吧。依稀記得那時除了倚天中文,還有龍騰中文,xx中文..。而那時存活到現在的輸入法除了大家最直覺的「注音」外,就屬「倉頡」最有名,當然還有一些如「行列」、倉詰改良的「大易」、幾乎沒人用的「筆劃」等輸入法。
到了現在20多年過去了,中文系統早就被MS吃掉了,但是輸入法呢?還活著。試問伺服器不算,20年前哪一套軟體或作業系統現在還有人在用?沒有!一套都沒有。但是輸入法呢?還活著。可以想像,只要中文字存在的一天,輸入法就不會消失,不管作業系統怎麼變,應用程式怎麼換,都不會改變這個事實。而未來呢?輸入法一定會繼續的存活。
各位現在用得很快樂的應用程式,能不能活過一個10年都很難說;而現在正熱的程式語言,能不能活過一個世代(20年)更是未知數,網路知識和協定雖然可以存活比較久,可是終有phase out的一天;但唯一肯定的是未來中文輸入法並不會消失。
現在一個人小時候就開始摸電腦,算摸到60歲好了,大概會有50年的時間離不開中文輸入法,除非他完全不用中文。那輸入法這項技能重不重要?我想大家應該會同意。
那輸入法這項技能值不值得花時間去學習?很多人一定回答:「幹嘛要學輸入法?用(新/自然)注音就好!」因為對台灣、香港的人來說,注音是國小一年級就學會的東西,所以用注音輸入法一點也沒有困難。但是,「注音」輸入法真的好嗎?不!一點也不好,事實上「注音」輸入法非常的糟糕,以下是他的缺點:
一、打不快:因為中文字同音異型太多,例如四聲「易」就有大概二百個字好選。雖然有新注音的幫忙,可是還是要選字!
二、和鍵盤衝突:例如我要打 ":",我得要把輸入法切掉打完 ":" 再繼續輸入中文。
三、讀音錯誤打不出字:打不出字就亂打。
四、造成國語文能力低落:很多用注音的人,除了打出火星文外,還有人連正確的用字都搞錯,例如:我「在」查一下、你真「利」害。
五、造成眼睛疲勞:例如要打一篇文章,你得看一下手邊的文件,然後看鍵盤打字、然後再看螢幕選字;以上動作一直循環。
六、適應度不足:注音只能打出正體中文字,若你想打出簡體字或日文字、符號,就會很麻煩。
本喵好累,沒辦法走到床上...
很多人會回答:「你說的缺點的確存在,但我的注音打很快,有50字/分。」可是事實上呢:打一般正常口語的聊天還好,有50個字的水準,但如果是文章、古文、人名、地名、專有名…那絕對是錯字連篇(選不到字或懶得選字)+小於20字/分(打不出來的很多)。面對事實吧:注音輸入法缺點多,打不快!
真的,最值得學的電腦技能就是「中文輸入法」,試想,每次打字的時間都是注音的一半,用50年下來累積多可觀。那該學什麼輸入法?這二十多年來,輸入法很多,大致分兩類:
第一類、由音輸入:只要會唸中文的就能打,大腦不必思考,但要花眼力選字,不會唸的一定打不出來。
「注音」輸入法--或是「類」注音輸入法,例如改良自選字的「自然」「新注音」。
「拚音」輸入法--由英文拚音代替注音,要打的鍵更多,沒比較高明,大陸用很多。
「語音」輸入法:用說的就會自動辨視,不用打字。我有買一套,我的親身經歷是:他要一段「語音訓練課程」讓程式熟晰使用者的語音特徵,這個大概要學習二個小時,不算長,但是不好用的原因是:背景不能有雜音,有時很懶惰說話,一句話都不想說。而且他和注音有同樣的問題:就是中文同音字太多了,例如:這是石門水庫...,出來的句子有可能是:這「事實」門水庫。
第二類、由形輸入:大腦必須思考拆字,不必或很少選字,不會寫的一定打不出來。
「倉頡」輸入法:要打的字碼太多,平均要四個字碼,拆碼不直覺,學習久,要背。
「大易」輸入法:要打的字碼減少,但選字反而慢。
「筆劃」輸入法:這種違反直覺的東西,幾乎沒人用。
「行列」輸入法:也是要拆碼,10年前曾經流行過,不過用的人越來越少。
「六一」輸入法:拆碼,但尾碼先取,聽說學滿快的,不過用的人不多。
「嘸蝦米」輸入法:打的字碼不多,很少選字,學習快,缺點是簡碼要用背的,win7要另外裝。
民國89年時,深感注音非常難用,就算是用「自然輸入法」會自動選字的,還是打不快,我想要放棄注音學習別的輸入法,其中「倉頡」、「大易」之前就學習過,常常會忘,所以不再考慮。還好那時有人拿一本嘸蝦米的書借我,我發現這個輸入法很有前瞻性,就學了,一直用到現在,同時也把注音移掉了。重點是他很好學,我第一天2/分;第一週10/分;第一個月20/分;第三個月40/分,現在差不多50/分。
我覺得第一類的輸入法大家都會,第二類的一定要學一個起來。推薦你用用看。
原文 2009-11-13 23: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