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烘碗機裡拿碗的時候發現小碗被卡在大碗裡。小碗還勉強能動,於是用二手大拇指腹貼著小碗內緣,試著將它左左右右推移,希望能將小碗滑出。滑到某一點,有點阻礙,於是用力想突破……失敗。這下,真的卡住了。
家中的碗都有歷史,大小不一。同規格的碗比較不會卡住,但不同規格的,有時候就是會那麼剛剛好,小碗外徑=大碗內徑。偶爾洗碗時沒注意將碗疊住,都還可以靠泡水將他們解開。
問同事,怎解?他建議試試吸盤。
啊!我倒沒想到吸盤。
手指太滑,用吸盤可以增加摩擦,說不定力量就夠了。家中只找到二個直徑2.5公分的小吸盤,將它們吸在小碗內緣代替之前的手指。把吸盤以左右方式代替手指滑動,卻發現吸盤常常也跟著施力方向左右滑動。吸盤是被大氣壓力垂直壓住接觸面,左右的施力是要抵抗摩擦力,摩擦力小~一拉,吸盤就跟著拉開了。此外,吸盤吸的位置要考慮碗壁的形狀,若是碗壁不平滑或有曲度,吸盤根本吸不住。
除非是垂直施力,才能讓小吸盤發揮最大功效。也就是說,將吸盤貼平小碗內底,然後另一吸盤則吸在大碗底端或試用手抓緊大碗,模仿「馬德堡半球的大氣壓力實驗」,是否就能拉碗成功?「真的要硬拉嗎?」同事說當然是硬拉。我不敢拉,不敢用力拉。深怕真的用力硬拉,會不會在成功瞬間小碗反而被拉飛。萬一拉開了,吸盤卻吸不住,小碗掉下來……
好好回想,碗怎麼會卡這麼緊?其實原本還不太卡,小碗還能在大碗中移動,是我越用越糟才動彈不了。
「二個碗當初為什麼會疊在一起?」不會蠢到故意把小碗放入大碗中啊!
抬頭看烘碗機,我想到了!
洗完碗後,會順手將碗依大小疊好…會不會是在烘碗過程,因為溫度造成熱脹冷縮使大碗碗口變大,加上重量夠重,就這麼把小碗壓住,冷卻後就卡住了。
不善家事的科學控,忽略人笨的因素,把碗的問題從「力學」觀點轉成「熱學」。
「泡熱水?」還要燒熱水,麻煩!
「再烘一次?」又沒有在洗碗,只烘一個碗,浪費。
腦袋動念到電鍋。將二個碗倒扣在電鍋蒸盤上,倒少許水,按下開關。模仿當時的受熱環境,甚至條件更強烈!
我怎麼那麼聰明!一會兒,電鍋跳起來了,喔不,是電鍋開關跳起來了。小心用抹布在蒸氣中將二個連體碗拿出來,準備驗收。
糟了,還是卡。「難道熱脹冷縮也破功?」
對笨手笨腳的主婦來說,打破二個碗是正常。對理化老師來說,被二個連體碗打敗就是羞羞臉。
帶著剛出爐的熱碗走到水龍頭下,在內碗加入冷水。熱脹,將二個碗一起膨脹;冷縮,就讓內碗自己縮吧!
冷水倒入,小碗薄,冷得快縮得快。輕輕推碗,二個碗就分開了。搞定!
後來,仔細看這二個碗,其實都不是正圓,小碗有些橢圓。完全回溫後,故意將小碗放入大碗中,小碗長徑二端會頂著大碗內側根本卡不進去。
左:卡住時
右:未卡住時刻意而為,還不見得能卡的那麼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