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3023

越夜越迷人~螢光、磷光與夜光書

小蒨的『夜光書』敘述不聽話的東東,不小心打翻爸爸工作室的螢光漆,而變成在黑夜中發出黃綠色光線的怪物…..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0149

分享連結 越夜越迷人~螢光、磷光與夜光書@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5 12:58:11 最後編修
2016-11-04 07:45:38 By zfang
 

小蒨訂的巧連智,送了本『夜光書』,敘述不聽話的東東,不小心打翻爸爸工作室的螢光漆,而變成在黑夜中發出黃綠色光線的怪物….. 如果是晚上唸這本書效果十足,先開燈唸正常版,再關上燈…看看東東變成什麼樣了!

小蒨與我最喜歡其中有螢火蟲與星星的畫面了,好漂亮~市面上也有夜光貼紙,可以在熄燈之後,為臥房製造星夜的浪漫氣氛。類似夜光效果還有鬧鐘上面的字,我們會發現:只有在剛關燈的那段時間能夠看見發光,過一陣子,『光』就會慢慢消失~

先前在科學小玩意『科南隱形筆』有提到螢光,螢光與夜光一樣嗎?相同點,都是吸收光再放出光。螢光物質的電子受到激發,將紫外光轉為可見光,在紫外燈或是 黑燈下,螢光更顯得搶眼,一旦燈源不再,則看不到螢光。而夜光稍有不同,即使熄燈後,發光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其實這就是在科學上稱為「磷光」的光,它也是 分子吸收光再放光的結果,有些物質的電子須要一些時間才能回到正常能階之軌道,因此外加光源移開(熄滅)後,磷光仍能持續,在黑暗中發出的光更是清晰,我 們一般都把這種光稱為夜光。

綜合一下,當物質受光激發至激發態,回到低能量狀態時,將多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來,沒有時間延遲~稱為螢光物質。有些物質在移走光源的情形下還可以自行發光一段時間,此類物質稱為磷光物質。

光可以被儲存嗎?夜光也能當做儲光吧~得先吸收光能,當燈突然熄滅,還能持續發光一陣子,所以有些人家中的手電筒或是開關,便貼有夜光貼紙,在突然黑暗中 發揮緊急標示的效果。夜光書內的物體會發光,就是裡面混入了磷光物質。螢光棒則是化學發光,是由化學反應產生能量較高的中間產物,之後再釋放光能出來。另 外還有生物螢光,如螢火蟲、螢光魚。

那中國夜明珠呢??,恰巧2008.2.12華視新聞『台灣好好玩』便介紹『揭開七彩夜明珠神秘面紗』,提到:
『台中科博館珍藏不少會發亮的礦石,在紫外線照射下,平凡的石頭,紛紛散發出各種七彩顏 色,就像夜明珠一樣。一顆顆看起來不起眼的石頭,燈一關,照上紫外線,馬上變身。呆板的石頭突然換上七彩顏色,每一顆閃閃發亮,有的是紅色綠色交錯,有的 則散放出粉紅色光芒,黃色也有,這些耀眼奪目的光彩,看看原本模樣,更會大吃一驚。夜明珠最特別,就算關掉紫外線燈,還會慢慢變暗,它就是古代皇后最愛的 夜明珠,發光原理,原來是特定的過渡性元素,吸收紫外線後,釋放能量產生螢光反應。含有錳就會發出紅色,含有矽鋅則是綠色,含銪(?)是紫色,鈣柱石是黃色,要發光,還要有特殊的晶體結構,難怪夜明珠會這麼稀有。』(記者詹季燁 史恩銘報導)別忘了有空去科博館看看~

我沒有夜明珠,只有夜明豬~加入螢光物質的玻璃豬。而且,不只『三隻小豬』喔~

原文發表於2008/02/13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清水變汽水-發泡錠 發泡錠很有意思,放入水中則可見冒泡,類似產品除了維他命藥劑,也包括假牙清潔錠與沐浴錠。內含小蘇打粉與檸檬酸,固態時不易反

大氣壓力來找『茶』~沒有壺蓋的茶壺 八角形的造型很精緻,沒有壺蓋,只有壺嘴與上方的小孔。

與多面體結構有關的小玩具 磁棒與珠珠(小蒨說這是”磁鐵棒棒”),利用鋼珠與強力磁鐵組成的玩具,適合作為化學分子結構的模擬,

吸水膨脹玩具~神奇冰塊 這是大陸做的東西,包裝很醜(不想拍它),它叫做神奇冰塊(名字也很怪),其實也是一種吸水膨脹玩具。剛拆封時覺得QQ的,顆粒

勁爆喇叭與養樂多大聲公 利用養樂多大聲公或許可以解釋勁爆喇叭,原理簡單,吹氣、集氣à振動橡皮膜發聲à再透過共振放大音量。

讓光線轉彎~光纖玩具 這是常見的光纖玩具,像是半透明的塑膠線,點亮它會看見每一根細絲的前端,均會發出光點。

隨機好文

1000克拉可愛水晶大鑽石 ~變色『紫鑽』 鑽石的色澤會因為照射光源而不同,日光(白天)或鹵素燈下是紫色,而在省電燈泡下則是藍色...

凸面鏡是魔鏡? 我就在車上捕捉到這個鏡頭,相片本身只是小ㄚ頭的背影,可是吸引我注意的是~左方汽車後視鏡所清楚呈現的景象……

生活中的彩虹 地上有彩虹!在餐廳落地窗前,陽光以某個角度穿過玻璃,而投影出彩虹。

碗卡住了,怎麼辦? 從烘碗機裡拿碗的時候發現小碗被卡在大碗裡。小碗還勉強能動,但怎麼拿都拿不出來。這下,該怎麼辦

[也是紀念] 遇見幸運草與曾經的第一個10萬人次紀念 『遇見幸運草』,這篇文章是科學小玩意當年(2009)在yahoo的第一個10萬人次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