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5983

[ZF科學食驗] 簡單好做又好吃的黑糖涼糕DIY

黑糖涼糕,簡單好吃。很適合科學食宴客來做,搭配澱粉特性或是非牛頓流體的現象,可以結合科學原理。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0185

分享連結 [ZF科學食驗] 簡單好做又好吃的黑糖涼糕DIY@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5 10:59:48 最後編修
2016-11-07 15:33:37 By zfang
 

黑糖涼糕,簡單好吃。很適合科學食宴客來做,搭配澱粉特性或是非牛頓流體的現象,可以結合科學原理。網路上可以找到製作過程,這裡分享我的方法。

材料:木薯粉(又稱樹薯粉,太白粉也可以)、黑糖、熟黃豆粉(全聯有賣)

 

製作方法:

1.木薯粉1杯半,黑糖1杯,水3杯(木薯粉2倍),一起攪拌均勻,移到小火上加熱,持續攪拌直到糊化。網路上食譜多是以克數秤重量化,我喜歡用量米杯, 方便。喜歡甜一點,黑糖可以增加。也可以分成二步驟,木薯粉先與二杯水混合攪拌,黑糖與另一杯水加熱到完全溶解,將熱糖水倒入木薯粉溶液中,會看到原本雪 白的溶液變成奶茶般的顏色。移到瓦斯爐上小火加熱並攪拌。攪拌要持續,避免木薯粉沉澱,也避免底部燒焦。

2. 小火加熱持續攪動,一開始會覺得沒什麼變化。但五分鐘後會發現有一些透明黑黑的塊狀物產生,攪拌發現溶液出現濃稠感,糊化瞬間突然產生的阻力感,頗有趣,就像做化學實驗。

3. 小心將糊化後的粉團糊倒在烘焙紙上,以電鍋外鍋裝3/4量杯水蒸熟。烘焙只是為好處理,家中廚房小,墊了烘焙紙在客廳也能做處理。不用烘焙紙也可以,但要多洗一個碗。(後來有試過原鍋直接進電鍋,也是可以啦!)

4. 蒸熟後,原本像奶茶膏的糊狀物變成透明黑亮的Q狀物。剛蒸好還是咖啡色,冷卻後顏色會更深。(小孩說黑涼糕的感覺像水黏土,其實特性也像,摸起來好黏手,但在沾一沾又跟其他涼糕們聚在一塊了。)

5. 放涼冷卻後,倒入少許黃豆粉,用廚房剪刀或刀子剪成小塊,每一面都沾上少許黃豆粉防止沾黏也增加風味。花生粉、黑糖粉或炒熟的太白粉都可以,我喜歡黃豆粉的大人風味。

剛做好的很軟最好吃,甚至才剛做好等吹涼就被小朋友猛偷吃。前晚做的冰了放到隔天,口感變QQ的像蒟蒻也不錯吃,但冰超過二天就變硬老化不好吃了。黑糖粉粿則是水要多一點,冷卻後加入奶精或奶茶吃。仙草要變成凍,也需要澱粉協助。

另外,也用黑糖水改成柳橙汁與葡萄汁,大概是糖加的不夠多,又是用熟太白粉裹,這一盤雖好看但乏人問津啊!有趣的是柳橙汁,我懷疑是酸使澱粉糊化變性,所以口感完全不Q彈!

食材成本低,好作好好吃。偷吃步,想一次做雙倍量卻失敗,敗在厚度增加,裡面沒蒸熟。重新再蒸,內部還是蒸不透,想省時反而更花時間。

 

註:太白粉的成份也是木薯澱粉,只是顆粒較細,適合做羹湯。而俗稱地瓜粉的木薯粉粒較粗,適合沾肉排油炸。主成分相同,只是顆粒大小不一樣。至於還有一種 叫做日本太白粉,比較貴,則是用馬鈴薯澱粉。我也買到號稱正港地瓜做的番薯粉,二者拿來做涼糕有何差異?尚未進行比較。

這樣的東西能夠設計成課程嗎?關於各式澱粉的簡單比較測試與非牛頓流體(太白粉調水),則在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要寫的下篇。

(謝謝 axer 幫我攝影。)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糖炒栗子裡的小石頭與糖有什麼功用? 有看過『炒』栗子的人都知道,不只是用糖,還要加入砂礫一起炒?

咖啡(四) 壓力下的香醇~用摩卡壺煮咖啡 我喜歡摩卡壺的懶人裝置,當咖啡由下壺逐漸移轉到上壺的過程也讓我驚訝連連。

[課程素材] 用甘蔗來設計自然科學課程(探究與教學) 這篇是甘蔗的課程與探究設計之素材。 先從甘蔗去發想,或進行強迫連結。其實~甘蔗可以融入課程喔!

用紫色高麗菜汁來做五色涼麵 五色麵看起來讓人食指大動,在夏天這樣食驗應該也很有趣

翻滾吧!油條~ 淺談讓油條『生氣』的化學 膨發劑受熱或在高溫下反應會在短時間產生大量氣體,將柔韌的麵糰脹開,因此使油條在很短的時間內膨脹。

再談巧克力的熔化&凝固 棉花糖遇上熔化的巧克力~是絕配!

我有話要說

>>

限制:留言最高字數1000字。 限制:未登入訪客,每則留言間隔需超過10分鐘,每日最多5則留言。

訪客留言

AXER
很好吃 我也想試做看看 @2016-12-15 18:18:42

zfangの科學小玩意
希望你成功 我要吃
2016-12-21 13:50:12

隨機好文

在牙科遇見光學~光固化機的藍光與橘色遮光片 帶小孩看牙醫,看到有著橘色遮光片的光固化機...

生活中的彩虹 地上有彩虹!在餐廳落地窗前,陽光以某個角度穿過玻璃,而投影出彩虹。

眼花撩亂~萬花筒實驗 『想想~三面鏡子其中之一夾角為45°的萬花筒,得到的圖案會是什麼形呢? 』

不只是『立竿見影』~我在德國的日晷映像 相片是2005年暑假去德國旅遊時拍攝的,將我所看見的日晷整理如下,當時只覺得日晷很漂亮,沒想到其中學問大~

立體圖卡與多變幻卡 『用正面的角度看世界,快樂就會無所不在。』翻動會出現二個變換的圖案,你們知道它也是科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