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喝咖啡會加鮮奶,牛奶要加多少呢?我都是看顏色來決定,然後再喝喝看^^,非常隨意。
我喜歡左邊這種顏色,而同事喜歡右邊的顏色。
什麼時候開始喝咖啡呢?
高中開始接觸咖啡。中午會到合作社買鋁箔包咖啡,羅莎咖啡是我高中的回憶之一,冰冰涼涼、甜甜苦苦,比伯朗、歐香等罐裝咖啡還好喝!有時星期六中午也會到大立附近的小騎士(倒了~我最喜歡的說)坐坐,喝冰咖啡然後讀書。
大學時代,宿舍熱水方便,三合一成了我的早餐兼消夜提神的好朋友。那個時候,身邊沒有人煮咖啡,只偶爾經過汀州路一家咖啡店,聞著香、看著豆,以及櫥窗中各式像實驗器材的玻璃器具。在我心中,喝"真的咖啡"代表品味,只是我消費不起。直到出來教書,身邊有人煮咖啡,才跟著學煮。
從磨豆到美式咖啡機(這個也要學^^)、摩卡壺到虹吸壺(終於有第一個虹吸壺喔)。煮咖啡就像是做實驗好玩。我喜歡虹吸壺,整個化學與物理實驗,蒸氣、壓力、凝結、攪拌、萃取、過濾,金黃色的咖啡就出來囉。
在還不懂得自己煮咖啡的年代,三合一咖啡陪我好長一段時間。沖泡三合一感覺很隨意,撕開後加水沖泡就成,一點都不像是做實驗。(後來才知道,三合一本身就是化學物質的組合...其實~還真的是"實驗"!)
天冷,喜歡空氣中有甜甜香香的味道,就會沖泡三合一,讓它散發出幸福的氣息。單純地想泡想聞,但我不喝。現在多是喝現煮咖啡,但家裡還是會準備三合一。出外旅遊會在背包隨身放幾包,再帶個保溫瓶。有熱水,想喝~就會沖泡。學校抽屜也有好幾包備用,同事需要熱量與提神,隨時提供。曾喝過最美味的回憶是在山上,用小鋼杯泡自備的三合一咖啡,香極了,星空下~ 手中握著的這杯是溫暖好物。
研習或開會,主辦學校也會提供三合一咖啡。除非剛好有帶一壺黑咖啡,在沒有太多選擇之下,三合一、二合一、咖啡或奶茶,喝什麼都好。
直到這天,我看到了這二種咖啡...
對古坑熟悉,早期台灣咖啡常和古坑畫上等號,拍的咖啡樹相片就是在古坑華山看到的。古坑咖啡也就是台灣咖啡?之前新聞有說,很多標榜古坑咖啡的咖啡,其實並不是用古坑產的豆子,好豆子做成咖啡豆或濾掛就不太夠了,更別說是做成三合一。 果然,在古坑與咖啡中央我看到小小的式字,原來這是"古坑式咖啡"。
好一個古坑式咖啡。這讓我想起沒有牛肉的牛肉麵,叫做牛肉風味麵。那麼古坑式咖啡是什麼味道?三合一與二合一,我要喝哪種?二合一號稱無糖不甜熱量少(?),三合一則好甜。差別就在於糖吧!
看一下二合一背面,標示很簡單,就是咖啡、奶精。
三合一雖甜,但天氣冷,就把偶爾的甜食當作療鬱吧!順手翻到背面,我的媽啊?
豈止三合一,至少也有十種東西在裡面!根本是多又多。
不是只有奶精、即溶咖啡、糖嗎?怎麼會有這麼多。想起這一切都是合併標示的問題。
以前的食品衛生管理法施行細則第 11 條之四說:「(食品添加物)屬調味劑(不含甜味劑、咖啡因)、乳化劑、膨脹劑、酵素、豆腐用凝固劑、光澤劑者,得以用途名稱標示之;屬香料者,得以香料標示之。」也就是說,如果使用了很多種添加物來做為調味,「依法」只要標示「調味劑」三個字即可,並不需要告訴消費者裡頭的"真實成分與比例",也因此,我們根本不知道裡頭的成分。2014年才做了修正,只有香料可以只標示香料,其他成分必須完整標示(還是不完整),所以才會出現很多加工食品中,大家會看到許多看也看不懂的化學物質。
來看這包三合一的成分:
- 蔗糖、葡萄糖:這個簡單,就是糖。光是糖,還有好幾種。高果糖糖漿、麥芽糖漿等。玉米糖漿是高果糖糖漿。(強烈懷疑,三合一咖啡就是就是害我大學變胖的元兇!)
- 即溶咖啡粉:什麼樣的即溶咖啡呢?這裡沒有寫,聽說,大多的三合一或罐裝都是用廉價咖啡來製作。而且,常常會酸化,所以要加入酸鹼調整劑來穩定品質才不會更糟。
- 玉米糖漿、棕梠仁油、乾酪素鈉:這些似乎都應該屬於奶精?查到的奶精成分是這樣寫的:牛奶進行鹼化處理後,再加熱到攝氏八∼九十度,溶出牛奶蛋白質的主要成份~酪蛋白。只是酪蛋白不能溶於水,她的鈉鹽~酪蛋白鈉(或乾酪素鈉)可以。奶精是以氫化植物油、玉米糖漿、香料、乳酸乾酪素或酪蛋白鈉等多種成分組成。如果是拿鐵風味,牛奶味比較重,還會加上乳清粉或奶粉。(奶粉~也不只一種成分)
另外一家三合一咖啡的標示。奶精部分比較清楚,在括號裡頭。
還多了阿拉伯膠與小蘇打。雖然阿拉伯膠可以做為膳食纖維,但認為在此是為了增加濃稠口感。
- 磷酸氫二鉀、多磷酸鈉、脂肪酸甘油酯?這是什麼鬼?脂肪酸甘油酯可能是乳化劑,但前面二個就不知道了。勉強查到:「品質改良劑(偏磷酸鈉、碳酸鉀、無水碳酸鈉、多磷酸鈉)」。
- 不解的是,加二氧化矽要幹嘛?SiO2,沙子?香料又是什麼?也是奶精裡的物質嗎?
- 對最後二個添加物最是意外,為什麼要加...薑黃??婀娜多又是什麼玩意?
在這裡查到,原來婀娜多是從胭脂樹種子萃取出的紅色色素。
閃亮亮的應該是砂糖(蔗糖結晶)。薑黃與婀娜多色素加在哪?
為什麼要添加色素?咖啡不是就有顏色嗎?除非是咖啡香味不足,添加了化學的咖啡香料。才"又要"補充色素來提色?手邊有一罐在食品材料行買的咖啡油,15克70元。
上面的成分標示:中鏈三酸甘油酯、複合香料(是什麼?)
咖啡油、生育醇(維生素E)。又是令我疑惑的"添加物"!
顏色真的很淡。難怪要再調色素,為了讓它看起來更咖啡,也有加入焦糖色素來增色添味。什麼味道呢?咖啡捲心酥與咖啡蛋糕的味道。我煮過很多種豆子,沒聞過這種味道。但~~吃過的很多咖啡口味的食物,的確就是這個味。媽呀~我不敢再吃了!
也找到之前的一則報導:
至於罐裝咖啡也很化學。通常會加入乳化劑與小蘇打。下列列幾個常見的:
- 小蘇打:調整咖啡酸鹼度,小蘇打是弱鹼性,可以平衡咖啡的酸,讓咖啡更加順口。也可以避免屬於膠體溶液的咖啡產生凝析現象。小蘇打(碳酸氫鈉)是很好的緩衝溶液,能維持pH比7多一點。
- 乳化劑:卵磷脂、脂肪酸蔗糖酯。乳化劑可以幫助親水性與親油性的物質均勻分布,保持油水不分離,使飲料不致產生沈澱。
- 安定劑:檸檬酸鈉,原本可與小蘇打一起當作酸度調整,本身也是抗氧化劑。但在乳製品中,它可以幫助乳化之後安定。
- 食用植物膠:增加濃稠口感,常見的有澱粉、關華豆膠、洋菜、鹿角菜膠、海藻酸鈉、玉米糖膠、結蘭膠等。
- 焦糖色素:增加色澤與風味。
無糖的二合一有比較好嗎?無糖不代表無熱量。注意一下熱量標示。怪了。
比較三合一與二合一的熱量。有沒有糖,熱量根本沒差多少。
無聊將二個標示做一下比較:(同樣都是沖泡成180毫升)
三合一 | 二合一 | 備註 | |
總重 | 16克 | 12克 | 也就是,糖佔4克?(單純用減法來看) |
熱量 | 36大卡 | 38.4大卡 |
本包裝含1份?每份5.8大卡?又如何變成36大卡?8份?也不是。(註) |
蛋白質 | 0.1克 | 0.5克 | 蛋白質含量不一樣。 |
脂肪 | 0.8克 | 2.0克 | 二合一的脂肪多,三合一反而少 |
碳水化合物 | 7.2克 | 4.6克 | 糖佔4克。 |
鈉 | 8.2毫克 | 93.5毫克 | 差這麼多!二合一是因為奶精嗎? |
註:三合一營養標示怪怪的,每包究竟幾份?切成小份來標示也是食品商的障眼法之一,含量四捨五入後為0,感覺上就好像"沒有"。顯然這個牌子的三合一營養標示,有問題!標示都做不好了,咖啡品質又能到哪?
感覺二合一熱量也不低,顯然二合一只是無砂糖,並不代表低熱量。熱量在奶精嗎?奶粉或奶製品常加入麥芽糊精以降低成本。麥芽糊精雖然不是那種甜甜的糖,但也是醣類具有熱量。此外有的會添加麥芽糖醇(甜味劑),雖然無糖,卻也是甜甜的。三合一"反而熱量少",但營養成分也少。16克扣去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剩下的是什麼?成份裡的奇怪物質~ 香料與色素?二合一與三合一,誰好?或者說是誰沒有那麼差?
寫完之後,對於三合一我有點怕怕,雖然上頭清楚標示,但還是會思考~究竟自己喝下去的會是什麼東西?
把剛剛倒出的三合一咖啡拿去沖泡。啊~果然香,顏色像我同事喜歡的那種。喝下幾口,卻開始狂打噴嚏。不知道是外面太冷(12.16寒流來)、心理作用,還是裡頭真的有害我過敏的物質?
總之,寫完這篇,我不敢喝三合一了。寫的時候,同事問我在做什麼?記得她曾對我說,每天早上最幸福的時光是泡杯她喜歡的三合一口味,然後展開一天的工作。該跟她說嗎?
把帶的黑咖啡與她分享。我們的抽屜裡從此改放濾掛。還是~現煮咖啡香^^。
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