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5798

乾餾實驗有感~我們還要再燒有毒的竹筷嗎?

乾餾實驗是國中生認識有機物的第一個實驗。將竹筷用鋁箔包起來隔絕空氣加熱分解,可以將竹筷化身竹炭,過程簡單又有趣。 1.用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3994

分享連結 乾餾實驗有感~我們還要再燒有毒的竹筷嗎?@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最後編修
2019-12-22 11:36:20 By zfang
 

乾餾實驗是國中生認識有機物的第一個實驗。將竹筷用鋁箔包起來隔絕空氣加熱分解,可以將竹筷化身竹炭,過程簡單又有趣。

1.用鋁箔將竹筷包覆後,留一端出口,其他的部分盡量將鋁箔內的空氣排出。
2.利用坩堝鉗夾起包好的鋁箔,將竹筷前端2~3公分處放在酒精燈上加熱。
3.經過幾分鐘,開口開始冒出白煙,接著轉成濃濃的黃煙……在鋁箔的開口處點火,發現黃煙可以燃燒並冒出黃色火焰,如果煙的量不小,火勢甚至比酒精燈的火還大。


一開始的白煙還不太能燃燒,可能是竹筷本身蒸發出的水分(水蒸氣凝結成的小水滴)


之後冒出來偏黃的煙,就是可燃的。

由於味道真的很刺激,所以不會讓學生乾餾太久,請學生在指定時間內熄火,將器材放置桌上待冷卻,去外面透透氣!

曾看過火場,黃煙最毒,黑煙則是燃燒未完全的碳,至於白煙~則是灑水灌救後所冒的煙,請見:推薦分享~科學小原子第81集鄒族弓箭 - zfang の 科學小玩意 - Yahoo!奇摩部落格。按照課本的說法,竹筷乾餾後的氣體產物為:氫氣(H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甲烷(CH4),明明這幾種氣體都是無色無味,為什麼我們會聞到嗆濃的味道與看見黃色濃煙……

臭味可能是因為竹筷有用硫燻過(或泡漂白水)。找了二段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FvZ5q7hANU  (漂白劑過量 免洗筷藏危機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7PEwKZA5Lk (中間有穿插很多新聞片段)

網路影片或是新聞,有時候真實性與科學性還是需要老師們去跟學生釐清與討論!

我不記得最早的教材,但在網路上找到一筆可代替國中理化課本中木材乾餾的簡單實驗資料,『可代替國中理化課本中木材乾餾的簡單實驗,將竹筷以鋁箔包住隔絕空氣,只留上端的小開口,乾餾時溢出的可燃氣體(甲烷、氫氣、一氣化碳等)經點火即可燃燒。』難道說,最早是木材乾餾?才變成竹筷?竹筷或許方便,但竹筷不安全,好毒喔!


免洗筷含有太多奇怪的物質,我們這樣燒起來會好嗎?

或許我們不應該再燒竹筷!在校園撿樹枝就可以,『校園找木材困難嗎?』外掃區的同學會告訴你,超容易!


以乾樹枝進行乾餾,還可以探討:何種樹種最適合或最容易燒成炭?


乾餾後,也能比較不同樹材木炭產物的特性呢!

 

其他曾做過的乾餾實驗連結: 乾餾外一章~菜脯也來插一腳甘蔗渣的乾餾實驗

 

 

分類:教學現場與課堂側記 2013/05/06 17:31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看新聞學科學~酸會腐蝕保麗龍?熱桔茶! 保麗龍杯與柑橘果皮油脂的化學變化,這個新聞也適合做探究教學課程設計。

用平板手機玩有機立體結構~molecular constructor與3D有機分子模型AR 用平板手機玩有機分子模型,這篇介紹molecular constructor與3D有機分子模型AR

乾餾外一章~菜脯也來插一腳 有機物的乾餾實驗,除了課本上的竹筷乾餾外,我們也用甘蔗渣進行實驗,過程紀錄在甘蔗渣的乾餾實驗。學生對燒甘蔗渣似乎還滿有興

從氣球DIY談起~乳膠氣球與硫化橡膠 動手做氣球也參觀工廠,並進行趣味活動,親子們學到趣味也增長見識。藉由資料整理又多認識橡膠的科學知識,是堂氣球化學實驗課呢!

不能吃的剉冰!吸水高分子『聚丙烯酸鈉』 吸水力超強的聚丙烯酸鈉,乾燥時是白色粉末,放進水中會像海綿般吸水,變成凝膠聚合物,能吸收其本身重量800倍。

另類小米粥? 泰雅族有一種醃肉"tmmyan",將生肉、鹽與煮熟的小米混合,然後放在容器發酵醃製,醃好熟成的肉&s

隨機好文

[scratch新手]下載scratch2.0與中文化介面設定 stratch2.0下載與中文化介面設定...

玻璃水晶球 雖說是『水晶球』,其實是玻璃做的,它是一個光學小玩意。

油水不互溶~彩色小珍珠 這個彩色小珍珠實驗利用過期的油與食用色素『油水不互溶』與『密度』的觀念,簡單又漂亮。

投影小時鐘 看到王大胖介紹一個股東會紀念品~多功能開瓶罐器(他的文章內容很豐富,值得推薦),好生羨慕。自己好久沒有去兌換股東會紀念品

附放大鏡的指甲剪 指甲剪加放大鏡,簡單的創意!但~我總是擔心:在陽光下剪著剪著,會不會就發熱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