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勢林場看到一種可愛的攀緣植物,一開始以為是薜荔或爬牆虎,細看才發現不是。
下方的葉子很小很小,上面的葉子卻是大又大?一左一右交互生長的葉子好像是辮子。
印象中,植物葉片多是底部大到上方為較小的新葉。這種葉子是由底部往上長?還是從樹幹中段往下長?我很好奇。
它的葉序為互生,一葉一葉的愛心交疊著。葉子髒髒的(?),地衣似乎也爬到牠身上了。
回來用關鍵字(樹幹 攀緣 貼附 心形)去找圖片,比對後才知道它是台灣荖藤。荖藤?我想到檳榔。
其實台灣荖藤跟檳榔的荖藤是同屬不同種的植物,而另一種也在樹幹上常見的攀緣植物則是"風藤",葉片跟台灣荖藤很像,但它不是平貼的(風藤與台灣荖藤)。三者都是胡椒科(Piperaceae)胡椒屬(Piper)。
學名頗有意思, taiwanense 與 betle 。臺灣風藤分布在低至中海拔森林中,攀生於岩上或樹幹。它的幼葉平貼,葉子是鈍心形,平面式互生。我沒有翻過來看它的葉脈,資料說它"葉脈基出",基出 5~7 條掌狀脈。
緊貼於樹幹或石壁上顏色較深的是幼葉(小時候的葉子,說是"幼",其實已經長很久了)。
心形的葉子,貼附在樹幹由下攀緣而上,上方是新嫩葉,並沒有像幼葉緊緊貼附在樹幹上。
東勢林場常常可以見台灣荖藤,好可愛。
這棵是斜著長,心形葉與葉之間沒有那麼交錯,莖爬得較長。
這個就像是貼在樹幹上的纏繞畫,好好看。
平常說的攀缘植物(又稱藤本植物)是能"抓着"東西爬的植物,並不是專屬一科。不過,還不清楚它是附生,或是寄生?對原本植物是否有害?如果是荖藤,它的莖節上會有附生根,有卷鬚,會纏繞著樹木。資料說台灣荖藤也是附生,有沒有附生根就沒注意到了。
以前記錄過一些攀緣植物,但沒想過會不會影響原本的樹木,在植物演化上,這麼努力求生存、追逐陽光的攀緣植物?發展出那些特異功能,而將劣勢化為優勢?
伏石蕨有細長的走莖,可以沿著石頭或樹幹匍匐前進,有營養葉與孢子葉。(與伏石蕨相遇)
抱樹石葦和伏石蕨相似卻又大上好幾倍,它是伏石蕨大一號的兄弟。
薜荔沒有像爬牆虎一樣的吸盤,但在莖上有好多小小的氣生根,像小手指緊緊抓著牆。(攀牆綠精靈的魔法~"薜荔")
炮仗花藉著莖上的三爪捲鬚攀緣而形成美麗的綠籬!(橘橘的小喇叭~炮仗花)
延伸閱讀: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從蔓藤談植物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