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趁著陽光,利用小孩不在身邊的空檔,展開我的城市微旅行。第一站,來到中正路(臺灣大道一段)與三民路口的台中二市場。
半室內的區間、一格格的小店小攤,這不是我習慣的市場。
中元節後休市三天,市場冷冷清清。
只有小吃攤上排隊買便當的客人。
靠近三民路幾家人氣攤位,就比較熱鬧了。
近午,肚子餓,卻不知道要吃什麼。菜頭粿、糯米腸、意麵、生魚片......要選哪一樣?一個人呷一樣就飽,多一點人分食,小吃才有味。
買了杯人氣攤的豆漿紅茶,在不見天日的小巷弄中,四處遊蕩。直到來到這個路口,我停下來了。
不是停留在十字路口,也不是食字路口......我在六角路口。
正六角形嗎?看起來似乎是。
「六條通」要通去哪?寬巷(左)與窄弄(右)皆有。
細數磁磚,三條較寬,另三條較窄。它不是正六角形,之前所拍的角度是錯覺。
原來二市場的建築歷史悠久(建於1917年),建築型態屬於三翼放射狀,中央有一座六角主樓。因此市場通道呈現六角形放射狀結構!
比對所拍的導覽地圖與衛星圖照(擷取自google地圖)。
它的上方是六角樓,也算是文化資產。
我是住了七年的新台中人,但在二市場,我只是過客。
這裡還沒有屬於我的回憶。
同樣是二市場,但場景換成高雄左營。
俗稱埤仔頭市場的左營二市場,也算是有名的市場,從左營大路麥當勞對面的入口進去,美食節目中介紹過的左營餛飩湯、金華燒餅…...都在這兒。
小時候媽媽常帶著我坐公車到二市場。下車後,牽著我的手在巷弄中繞來繞去,走到賣碗粿的攤子。肉圓、粉腸、碗粿……賣的東西不多,媽媽每次都是點粉腸碗粿,坐在同樣的位置。水泥磁磚固定的桌子,跟灶臺連一塊。坐著灶邊,邊吃邊看,看老闆熟練地切粉腸、幫碗粿調醬,運氣好,還能看到炊粿過程。
媽媽常去,也常帶我去。吃了好多好多年,真的是數十年如一日,就是只點那二樣。說實在的,從不覺得粉腸碗粿有什麼好吃。
一直到媽媽中風不能行動,每天一早她還是坐著公車去吃,然後逛了市場再回家。媽媽說,埤仔頭有她以前的回憶。她年輕時待過,小舅舅最早也是住這裡。
寫著寫著,我突然停下正在打字的雙手……
原來,不知不覺,透過粉腸碗粿,媽媽把她的回憶變成我的回憶。
後記:
剛剛上網查才發現,我口中那不知名的粉腸碗粿店,現在居然赫赫有名。請見:左營第二市場_鳳鳴亭飲食店 - 南台灣美食 - 台灣小站 下次回高雄,也要記得帶小孩坐公車去左營二市場,繞著小巷弄去吃粉腸碗粿……然後,帶一份回家給媽媽!
2014.03.23 終於帶女兒去了,這是我在Facebook上的文字:
帶小蒨到左營二市場吃碗粿粉腸,不是因為牆上貼滿的美食推薦,而是帶著她找尋當年媽媽帶我來的回憶。
小時候常被帶來吃,這麼多年我的口味一點兒也沒變,還是一樣覺得『不好吃』!
媽媽愛吃,我想是因為她的少女時代曾在這兒生活過。沒中風之前,她天天坐公車來這兒報到。
特地外帶一盒回去給她吃,結果忘了帶蒜泥醬料。
看起來滋味淡淡的,這份帶有懷念的碗粿粉腸,不知媽媽吃起來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