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4903

熱鍋不沾~不銹鋼鍋上的大水珠

『為什麼空鍋要先熱?怎樣才算夠熱?』好奇由高溫降溫過程,溫度降低失去水蒸氣的氣墊,大水團的變化又會如何?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3606

分享連結 熱鍋不沾~不銹鋼鍋上的大水珠@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4 01:10:01 最後編修
2019-10-08 17:43:46 By zfang
 

某段時間勤於煎魚。我這個急性子的人,只有在煎魚時有點耐心。只要會等,等貼鍋那面熟了(容易鏟起),再小心地翻面再煎。而且用很多油~ 說是煎,常常快變成炸了。


魚要煎的好,魚皮不能破,特別是要慢慢來不要急。油多一點,也不容易失敗。(只是油太多不健康~)

煎魚容易沾鍋,除了油與時間之外,也有人是說煎不好是因為開始料理時鍋子的溫度不對。魚達人說:『避免煎魚失敗,秘訣在熱鍋冷油!先把空鍋乾燒,等到鍋子微微冒煙,再放入冷油,就可以把沾了太白粉的魚肉放入煎炒即可。』煎之前,也要將魚身的水分吸乾。

『為什麼空鍋要先熱?怎樣才算夠熱?』網路上看到,熱鍋冷油的方法常用來養鍋,目的是要讓鍋不沾,特別是鐵鍋。有些大廚將新鐵鍋燒到紅再塗油,他們的說法是,『鐵表面材質有細孔,若是凹凸不平容易沾黏食物。高熱使細孔張開(熱脹冷縮),均勻吸收油脂之後,鍋子表面均勻,食物附著就不容易沾黏。』一般家用的炒菜鍋,不太可能空燒到紅熱,廚房生手的我其實沒在管什麼熱鍋冷油、冷鍋冷油,熱鍋超隨便,油隨便加,菜隨便放,怪不得總是煮得不好~><~

熱鍋的目的除了去除水氣外,主要是為了抓取合適倒油溫度。鍋子加熱到怎樣才算"夠熱"

 

之一  鍋的溫度水來試(原理篇)

沒有紅外線溫度計,如何抓溫度?有人說~手靠近鍋底感覺烤手,或是看油紋?但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水來試』,夠熱的鍋子,水倒下去就會形成水珠滾來滾去,將水擦乾就能倒油了。

廚師在預熱鍋子時,也常是滴水,看水在鍋中的變化而得知鍋子溫度。溫度夠高的時候,水滴會被蒸氣膜保護形成水珠並延緩汽化,能在鍋中看似無摩擦的滑動。這個現象被稱為萊頓弗羅斯特現象(賴登福現象),當液體放在接觸一塊遠超其沸點的物件,產生一層有隔熱作用的蒸氣,使液體沸騰的速度減慢。已經記錄在之前的文章:湯匙上的小水珠(上)~萊頓弗羅斯特現象 國二實驗(過程篇)。

 

之二  鍋的溫度水來試,逐漸升溫實驗

從來沒有用大炒菜鍋試試,這回就來做”湯匙上的小水珠”放大版!


首先得燒空鍋,我調中火空燒。(但不是每一個鍋子都適合空燒,厚一點的比較好。)


家中的不銹鋼炒鍋底部不是平坦的,看起來可以因凹凸設計而瀝除過多的油,但若沾鍋黏底,凹凹凸凸的設計反而會增加洗鍋難度。

慢慢加點水進去,觀察水的變化。想看蒸發的樣子,因此我是等水蒸發完了才倒水。如果想控制變因,也可以將未蒸發的水擦乾,每隔10~15秒加水測試。加水會使鍋溫微降。影片如下:(素材,未剪輯,未加註字幕)

參考觀察記錄:(可惜手邊沒有紅外線溫度計,不能對應鍋底溫度。)
1.鍋子一開始是冷的,水貼附在鍋底。一陣子,出現小氣泡,然後水慢慢蒸發,留下水痕~。哎呀~家中的水好硬!(註:硬水是指水中有鈣鎂離子,易形成白色碳酸鈣、碳酸鎂鍋垢。)
2.鍋子的溫度持續上升,水再倒入時,水蒸發快一點,還沒到沸點。
3.接近沸點,激烈汽化,泡泡變大。
4.加熱更久,開始碎散成小水珠。
5.溫度更高了,終於~形成一個大水珠。(大水珠因重力效應作用大於表面張力,成為扁圓形;小水滴因重力效應相對較小,而形成圓球形的水珠狀。)
6.試著將大水珠養更大,變成一團水(不能說是水珠了),但~還是很可愛。輕晃鍋子,水團也跟著晃呀晃,不沾黏超好滑動。

還觀察到,氣泡會逐漸由水團內部浮起。氣泡好大~水蒸氣們努力想突破水珠的重量。想要將水珠養大,新添加的水不要直接加在原來的水珠上,由鍋緣往內最容易成功。如果直接倒入鍋底與小水珠會合,會因為新添加的水降溫,使水團失去氣墊(保護膜),而劇烈汽化。

 

 

之三  崩潰的水團~降溫實驗

好奇由高溫降溫過程,溫度降低失去水蒸氣的氣墊,大水團的變化又會如何?在水團仍團團轉的時候,關火。影片如下:(素材,未剪輯,未加註字幕)

水團開始不安份。降溫無法讓它冷靜,反而讓它崩潰,變形、爆開、沸騰......然後,再見!

 

結尾

拿鐵氟龍平底鍋測試,感覺大不同,出現白色小氣泡、小水珠。白色是來自水滴中細緻的氣體。手觸摸平底鍋,表面粗糙,蒸發氣體無法形成氣墊,除非溫度更高吧。後來也帶小朋友做不銹鋼鍋的水珠實驗,影片如下:(素材,未剪輯,未加註字幕)

聽得出小朋友們對這個現象很好奇,而當媽的那個人,唉~性子急急急!

 

延伸閱讀:
網路上有美國線上廚藝學校Rouxbe製作的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SCA1reqE,或是參考這篇: 怎麼讓不銹鋼鍋不沾黏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乾燥劑也瘋狂之煮蛋好好玩(五權篇) 在紙杯中放入生雞蛋,倒入乾燥包,再加些水,學生很期待……

轉角遇見早餐店~油條、豆漿與腐皮 在某個小巷弄轉角遇到這家早餐店。老師傅正在揉麵糰,剛開始不知道他要做什麼,還以為是要做燒餅,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炸油條。很喜歡看食物的製作過程,就這麼邊看邊拍起來。

金黃色香甜的雪花~爆玉米花 像放鞭炮似的,一顆顆的玉米花滿滿地相際被推擠出來,像下雪一樣……這是金黃色香甜的雪花!

[影片素材] 爆米香探究 這篇是與爆米香有關的影片素材,可以與爆玉米花一起討論與設計探究活動。

黑白無双蛋~茶葉蛋與茶焗蛋 手邊有二顆熟雞蛋,恰巧一黑一白。 一個是黑殼白蛋,一個是白殼黑蛋... 黑蛋?是什麼蛋呢?

糖果的科學觀察~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將跳跳糖與發泡錠共同作比較,科學的第一歩就是觀察,它們好觀察、有變化、新奇又可以喝,有意思。

隨機好文

光學創意作業~下水後圖案變變變? 分別在紙上與夾鏈袋上作圖,二者合成起來看似一個圖案,一旦將夾鏈袋放入水中,神奇的事即將發生……

附放大鏡的指甲剪 指甲剪加放大鏡,簡單的創意!但~我總是擔心:在陽光下剪著剪著,會不會就發熱起來了?

氣泡不見了?當汽水遇到冰塊 為什麼把不冷的汽水倒入裝冰塊的玻璃杯,二氧化碳氣體一下子就散失了?

進入轉動與力矩單元的課本小活動 搭配N版課本的warm up,來做個小活動。很欣賞這個設計,藉由隨手可以做的小活動,讓學生體會轉動。

魚頭魚腦?再探黃魚頭骨與魚腦石(耳石) 耳石在魚頭中並不是以心型排列,看起來反而像蝴蝶。驚訝地發現黃魚頭顱的結構,就像是巧妙的建築構造,頭顱是空的,是左右對稱的,並且有菱形(倒鳶型)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