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23894

如何去除電線皮? zfang 剝線記

笨拙的剪電線經驗與剪線器相關影片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0512

分享連結 如何去除電線皮? zfang 剝線記@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5 12:34:37 最後編修
2016-12-29 18:20:44 By zfang
 

進入電學實驗,開始要教學生接簡單電路,說簡單卻不簡單,光是燈泡不會亮、指針不會偏、電池沒電就要喬好久。

這天,「老師,電池盒的電線接頭太短了,怎麼辦?」簡單,就剪掉外面的電線皮,讓裡頭的金屬線露出來啊。

怎麼剪?

學校沒有剪線鉗。平常要剝電線皮,我都是用剪刀輕剪,再用手指拔開電線皮,非常粗魯。

電池盒的電線很細、外皮很薄,不好剪,稍不小心就會剪掉電線。常剪的我都剪不好了,更何況是學生。

就這樣…失敗重剪多次,電池盒的電線越剪越短,該露出的線頭卻還是只有一點點。

看到一堆待處裡的電線就頭大。跟同事借來一個小玩意,剝線用的小黃。打算來用它把這些電線整理一下。


這玩意附有刀片,將線前端放入適合孔位,再旋轉幾圈,就可剝除電線外皮。


看上前端這個,用這裡來剝除至少不會讓我的手指很痛。

其實這玩意不好用,後來上網看到,這種是適合網路線、喇叭線、電話線的剝線器,可一次剝除外皮,保留蕊線,不會傷到小電線。只是電池盒的電線太細,沒有合適孔徑。

剝了一節課的皮,我的手還是很痛。


看到長長又閃亮的金屬線漏出來,覺得自己很棒。

下午遇到同事,跟他獻寶。他一看就笑,「怎麼剪成這樣,剩沒幾根線?」什麼?「啊~不然要幾根線呢?」


仔細一瞧,我的線雖然長,但只有四根。


但是正常版,應該是七條。顯然~在切電線皮時不小心也切掉或拔掉好幾根了。

該怎麼做呢?重新操作一次給他看。
將電線放在前端,輕壓旋轉,讓電線皮稍微露出裡頭金屬線。正準備痛快用前端金屬幫我拉開電線皮… 這時,同事喊卡。
接手過去,他說:「這裡是關鍵。」
只見他用手指一邊旋轉一邊慢慢拉開電線皮。然後遞給我...


我的是七根細絲分明,而他的是七條旋緊在一起,直直的,沒有分叉。

「拉開電線皮時要邊旋邊轉,這樣線頭才會漂亮。」他說,「有些講究的人還會在前端點上焊錫。」同樣是剝電線皮,我只注意到剝皮,同事卻注意到讓露出的線頭變好看好用。

想都沒想過還有"旋轉"這一招。把過程簡單記下來。相片是事後自己一個人補拍,紫色部分是手機套。


將電線放在前端,輕壓旋轉。(因為線徑規格不合,只能這樣操作。)


讓電線皮稍微露出裡頭金屬線。


千萬不要學我粗魯就直接拉與拔!


記得要邊旋轉邊慢慢拉開,溫柔一點。


然後,就會看到露出的線頭變得美美又強壯啦!

其實有很多好工具,可以更方便省事。線材有很多種,斜口鉗是很多人常用的,有些則會再搭配老虎鉗或美工刀來幫忙。又粗又硬的線材,例如VGA線,則是用花剪及斜口鉗等。同事說可以借我剪線器,是專門的那種剝線鉗。我不懂,上網再做了點功課。

關於剪電線皮,看到一些影片如下:

1.剪線器。一次剪三條也輕鬆。

 

2.有些人則是要完全去除電線皮,只保留銅線。下面影片是自製裝置:

 

3.要如何將斷線接起?原來是這樣啊!

 

4.如果沒有烙鐵或是在野外沒有電力,怎辦?這裡看到用打火機來做,看起來還滿酷的。(但還是需要焊錫。)

 

從剪電線皮開始,意外衍生這篇記錄,對電路外行的我也開眼界長知識。

 

2015-12-21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鄉巴佬買電阻記~原來電阻有分瓦數與種類 電阻不是只看歐姆數值而已,還要考慮瓦數。看到有好幾種規格:1/4w、1/2w、2w、10w,而不同瓦數的形狀大小不一樣。甚至還有好幾種形式。

[磁學影片]冷次定律、渦電流相關影片 在網路上找了一些與電磁感應(冷次定律、渦電流)有關的影片~ 供教學參考。

[磁學影片]趣味多變的磁珠 網路上看到的一些影片,作為教學上的補充。

磁鐵怎麼斷了(1) 強力磁鐵相吸相斥篇 正電荷負電荷可以單獨存在,但每塊磁鐵的N及與S極總是成對存在。若將一個磁鐵分隔成二段或數段時,每一段仍然都是同是具有N極與S極的磁鐵。

拆拆伏特計、安培計與可變電阻 趁機拆拆伏特計、安培計與可變電阻。

用電安全~延長線與飲水機 如何知道延長線或多孔插座過熱呢?

隨機好文

眼花撩亂~萬花筒實驗 『想想~三面鏡子其中之一夾角為45°的萬花筒,得到的圖案會是什麼形呢? 』

影子怎麼斷了? 影子的形狀,根據光的直線前進,形狀該與原先物體相似,就算部份變形~也不會差太多,如果影子投影在非平面呢?

紫色狂想~紫鑽不賠外一章 在紫鑽不賠之後,我又突發奇想,紫色的奶嘴糖是否可以?如果可以,多好~很天真吧!

[scratch新手] 用開關控制手電筒明滅(ㄧ) 想好久,終於做出來。同一個按鈕,按一下亮,再按一下暗。

體感溫度與溫度溼度計 第一次看到這種體貼的溫濕度計,在溫度濕度紅色交會區顯示會有食物中毒的危險。溫度高,濕度高,就容易孳生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