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香(台語:ㄅㄥˇ ㄇㄧ ㄆㄤ),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能邀請爆米香師父到校表演,是我當理化老師以來一直有的想法,透過康軒昭聖的協助,在五權辦了校內自然領域研習,圓了一個夢!
第三節課,昭聖與劉師父很早就來了,此時還沒有參與的師生(刻意安排我的學生第四節再參與),和劉師父聊了一下。
爆米香要使用特殊爐具,必須耐得住高溫產生的壓力,而且還要能邊熱邊轉,現代版的爆米香已改用瓦斯加熱,利用馬達轉動爐具(不再用手搖),食材多了薏仁、小麥、蓮子、黑糯米等。
『為什麼要轉?』
『為了受熱均勻、不要燒焦。』
事前特別拜託要爆不一樣的~除了白米之外,劉師父準備了薏仁、大麥與燕麥。可能有些人不知道,「米麩(台語:ㄇㄧ ㄏㄨ)」,正是由爆出來的榖類研磨製成的。師父給我看了今天要爆的材料~
『米要洗嗎?』
『白米不能洗,含水量太多不會膨脹。』
『要煮多久才能爆(ㄅㄥˇ)?』
『看壓力而不是時間,白米、薏仁是10;燕麥、大麥比較硬,要到12。』
10?12?我看了壓力表,它的單位是kgw/cm2,1大氣壓=1.0336 kgw/cm2,壓力不小喔!
『哪一種會變比較大?』
『薏仁的膨脹程度較大,它的口感較軟;米與大麥口感較脆。』
『豆類也可以爆嗎?』豆類、花生含油脂,不適合!
第一批學生來了(二個班),準備開始。劉師父一邊解說一邊將米放入特殊容器中,關緊,加熱,壓力最初上升慢,後來快……等壓力一到即熄火,準備了~師父吹哨提醒大家:『要爆了』,圍觀的師生們摀住耳朵,每個人臉上滿是期待與興奮。
師父將鐵製鍋爐轉向置入裝米香的鐵網狀容器(比較安全),插入轉動的鐵條,再吹一聲哨音~『ㄅ一』用力一轉,瞬間爆破聲一響(ㄅㄥˋ),煙霧瀰漫(小水滴)…容器門被打開,米香在一瞬間就爆開了。抽出鐵網下方拉片,白花花的米香『跌』入大圓盆。
為了增加效果,劉師父還邀請在場老師,參與這『震撼的一秒』,在許多老師親身試過之後,終於輪到我這個工作人員了。他指導我技巧,好期待!
『要爆的時候要吐氣!』
『為什麼?』
『這樣耳朵才不會受傷!』
原來,要爆的時候,師父吹哨子的用意有二個,一個是提醒大家,另一個是吹哨時,剛好就是吐氣,可避免耳膜因爆炸瞬間變化過大而受損!
我們傳閱一小盆爆好的米香,爆好的米香,比原來的米大了好幾倍,偷吃一口,咦~沒有什麼特別口感。『要加麥芽糖~固化之後才好吃!』劉師父將米香放在大臉盆中與麥牙糖充份攪拌。
『只有麥芽糖嗎?』
『麥芽糖、水、砂糖、油,這樣切塊時不易黏刀。』
之後倒入四方形的木框中,將米香攤平,再用力將米香碾平紮實,長木條做尺,用特殊的菜刀,將米香切成小方塊,分給在場學生一人一小塊。
因為活動真的很有趣,吸引許多非領域老師也帶學生參與,第四節課最多同時出現八個班~過程中遇上下課時間,哇~學生『爭食』的場面有些混亂,像暴動,甚至不少學生以為『搶』,就能吃到。(我看傻了,沒想到會這樣,一邊管秩序,還得提防學生闖入鍋爐禁區……這不是自然領域研習嗎?對領域教師『擠』不進來,感到抱歉…)
事後進行檢討,活動欠缺規劃,可以採取登記制,先報名限定班級,才可控制秩序維持品質。劉師父很希望能順便機會教育,他說在國小有生活課,通常都安排一個上午,一節課固定幾個班,例如看場地,若能容納三個班,就一個時段三個班,才有品質。首次舉辦我也沒經驗,今天的場面雖亂,總是一個開始~相信以後會順利些。
12點多~活動終於結束了~短短的二個小時,累到不行。(同事們很貼心,怕我來不及用午餐,還主動幫我盛飯…好感動!)
問一問劉師父:『此行做多久?』
『由黑髮做到白髮~』
『平常在那兒擺攤?一個人,還是有助手?』
『傳統市場與黃昏市場~平常一個人,假日就請兒子一起做。』
『生意還好嗎?』
他笑而不答~劉師父比較聰明,跑學校~一方面做『機會教育』,另一方面學校老師的『購買力』很驚人,業績應該不錯!
儘管我事先拜託不能在學校出現買賣行為,師父還是『貼心地』準備許多……這個行業會沒落嗎?我在舊版拋了個議題,當作學生作業。
原文發表於200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