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885

[光學] 果糖與挖耳器有啥關係?亮亮挖耳器

小朋友掏耳朵的難度提高,耳道小又不是直直的,光線進不去,請第三人拿個手電筒…嘿嘿!不必麻煩囉~『如果手電筒結合挖耳器,不就OK了嗎?』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1562

分享連結 [光學] 果糖與挖耳器有啥關係?亮亮挖耳器@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7-08-07 22:25:30 最後編修
2017-08-07 22:24:12 By zfang
 

我們大人多半自己掏耳朵,通常是在耳朵癢或著是有異物感才會清耳垢。掏耳朵時只能憑感覺~怕痛、怕癢…..,還要先『清場』,注意不要有碰撞,免得工具傷及耳膜。

小朋友的耳朵呢?他們不會自己掏,我們大人也不希望他們隨意拿異物來做『危險動作』。有時候去耳鼻喉科看診,醫生為檢查是否中耳炎,也會稍微幫小朋友清除一些『阻擋視線的耳垢』~醫生常建議少掏為妙,除非是明顯影響到聽覺。

在婆家~是由婆婆幫忙小朋友掏耳朵。不只小孫兒的耳朵,即使是快40歲當爸爸的先生,也是選擇要讓老媽幫忙。(老婆認為這件事他應該自己做。)只見先生坐在小板凳上,婆婆扯著外耳瞇著眼幫他掏~都快四十了,還像小朋友!

以下是記者zfang與程先生的對話。
『被媽媽掏耳朵會痛嗎?』
『怎麼會~很舒服耶!』掏耳朵顯然是享受。
『你怎麼不自己掏?』
『自己看不到啊,有些理髮院也會幫人掏耳朵,不是嗎?』
有時清出好大一塊,先生很滿意,婆婆很得意~
『從小就是給媽媽掏耳朵!』傻眼~這是另類親子互動!

小朋友的耳朵小有時又會亂動,掏耳朵的難度提高。
婆婆帶起老花眼鏡,拉開外耳在燈下看了又看……『看不清楚,』不只因為老花,耳道小又不是直直的,光線進不去,請第三人拿個手電筒……
嘿嘿!不必麻煩囉~『如果手電筒結合挖耳器,不就OK了嗎?』

在之前彩虹筆外一章~七彩LED手電筒筆 文章中,曾用果糖來為彩虹筆加持,原本看不清楚的光~放上果糖之後亮度增加也便於觀察。(這也是因為散射光被透出~)

果糖為什麼有這種效果?讓光束集中被看見,像不像是膠體溶液的廷得耳效應,我們利用光反射增加亮度,除了果糖,實心透明管也可。

生活中是否也能善用這個現象:『手電筒附加一個可以讓光由內部反射的塑膠柱,就能使光束集中在最前端?』在五金雜貨賣場中找到這個小玩意~我叫它亮亮挖耳器。


看似簡單的挖耳器~裡頭會有啥科學?


下方握柄的部份其實是個小手電筒。


加上一個透明塑膠製的掏耳棒,就能將光亮傳遞到前端!

佩服創意設計,雖然只是小東西,但它解決了我們幫小朋友掏耳朵時視線不佳的缺點。
『這個尚好用!』婆婆顯然很滿意,又可以幫兒孫『服務』大顯身手。

 
問小蒨掏耳朵的感覺~是不是像她爸比說的很舒服?小丫頭顯然會怕!
倒是後面的小柚子看得起勁,上鏡頭來亮相!

看小朋友挖耳~我的耳朵好像也有點癢,挖耳朵我從不找人代勞。
掏著掏著~突然…..聼力變清楚了!哈~清出好大一片『魷魚乾』,另類成就感。
小蒨看到了,居然抓起『魷魚乾』往廚房跑~

『阿嬤~您看!』攤開手掌:『我媽媽更厲害,她的耳屎這麼大!』

哎~傻孩子,這個沒什麼好比的,『趕快丟掉!』

 

 

分類:科學小玩意 2010/02/05 16:08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液晶溫度計再變身~『紅酒測溫器』 聽起來名稱很專業,其實就是個溫度計,經過包裝後價值就變得不一樣

1000克拉可愛水晶大鑽石 ~變色『紫鑽』 鑽石的色澤會因為照射光源而不同,日光(白天)或鹵素燈下是紫色,而在省電燈泡下則是藍色...

沒有火焰的蠟燭 燭光搖曳雖美,也代表有風,稍一不慎傾倒就可能帶來危害。如果要一直持續看到燭光搖曳,是否有更安全的選擇呢?

勁爆喇叭與養樂多大聲公 利用養樂多大聲公或許可以解釋勁爆喇叭,原理簡單,吹氣、集氣à振動橡皮膜發聲à再透過共振放大音量。

熱對流轉呀轉~風火輪燭台(走馬燈)西方篇 小小燭台~多了科學,也多了趣味!

有點黏又不會太黏~保利多黏土 看起來像是保麗龍小球與膠水的組合,操作時像黏土,可以揉捏

我有話要說

>>

限制:留言最高字數1000字。 限制:未登入訪客,每則留言間隔需超過10分鐘,每日最多5則留言。

訪客留言

[無留言]

隨機好文

讓光線轉彎~光纖玩具 這是常見的光纖玩具,像是半透明的塑膠線,點亮它會看見每一根細絲的前端,均會發出光點。

魔鏡~魔鏡~誰最愛? 照鏡子是所有人的最愛,特別是對正值青春期的國中生而言,面子>>裡子~~『外在』比『內涵』重要...

附放大鏡的指甲剪 指甲剪加放大鏡,簡單的創意!但~我總是擔心:在陽光下剪著剪著,會不會就發熱起來了?

色光、色料與網點印刷 光的三原色RGB與顏料的三原色CMY有何不同?有何關係?

在日本超市遇見礦泉水(上)~談水的硬度計算 喝瓶裝水偶爾會注意標示的產地價錢,不過卻喝不出差異。除非是高價進口水,否則不會特別強調水質的酸鹼與硬度。在日本超市中,我見識到什麼叫做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