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1124

[當iPad遇上理化課] zfang的理化光學課~面鏡的成像性質

紀錄第一次真正在課堂中將iPad導入課程,也是第一次在分享經驗。這只是開始~^^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2922

分享連結 [當iPad遇上理化課] zfang的理化光學課~面鏡的成像性質@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4 17:38:48 最後編修
2018-11-19 07:51:35 By zfang
 

zfang的理化光學課~~面鏡的成像性質

(紀錄2017.11.09第一次真正在課堂中將iPad導入課程,也是第一次分享經驗。比很多前輩來說,我晚很多,但我開始了~^^)

雖然之前曾借過iPad 帶學生操作過Phet (物理模擬實驗)趕一下流行,但心中總覺這樣的課程也能在電腦教室操作,沒必要在課堂中為pad而pad,麻煩!如果自然科要引入ipad,生物與地科比較容易吧!理化課以實作為主,帶去實驗室操作更實際。

於是,停滯與觀望了一學期。

新學期,隨著服務學校申請的ipad 越來越多,教室環境也越來越智慧,發現... 課堂使用iPad 唯一的門檻只剩自己了!

對時間有限,想給的有很多的我來說,砍掉重練不容易,但我還是砍了!重新製作學習單,電子白板上課解題。並在朋友協助下學習1know作為我的線上教室,讓同學登入與熟悉自學介面課程一陣子。也跟學校長期借用iPad ,並光明正大地為自己換了iPhone 熟悉apps 與操作。

終於進入人手一機的理化課了!

 

我的課程是面鏡的操作實驗,準備一組一個凹凸面鏡,一人一片軟鏡,可變成平面鏡或是哈哈曲面鏡。搭配1know 課程瀏覽文章影片,學生透過面鏡組合與物距改變,觀察各種面鏡成像特性。結果紀錄在操作單,也要用iPad拍照攝影配合各種鏡子來紀錄實驗結果與「自拍」。

學生呈現的不只是正確操作實驗發現科學現象,還要發揮創意讓小公仔融入,拍出好多我先前不曾想過的作品。不只是自己的眼有看到,還能將作品分享給同學!

後來發現,photo Booth 也有很多光學特效,下次可以介紹給學生,並和實際的面鏡一起比較。

 

第一堂課過程很忙(累死我了但好好玩)。學生處於自學自操作自拍自嗨過程,我則協助不熟3C操作同學調整個別狀況,無暇拍攝課堂風景。

學生上傳檔案是我的困擾,1know 好像只能透過google 雲端(還沒弄懂)。最後是用airdrop 將相片傳給教師機,但得下堂課才能相互觀摩彼此作品。
傳相片時,相片在空中滿天飛,鬧了不少笑話。之後應該會學seesaw 吧!

另外蘋果會挑網站,某些網頁在1know平台會卡住無法顯示,我的部落格居然被顯示不安全,傷心。至於收發iPad 的動線與流程,在第二個班修正後也變得順暢。

這次經驗讓我心中有了底,突破盲點後不少點子湧出。已安排每週一次全Pad ,第二次教學將進行「透鏡任務」。

期待有一天我能到達心目中iPad教師的從容不迫,也能利用平板幫助學生差異化學習。甚至,在教師研習場上分享我的平板教學。就像我最棒的同事滑師父Leo一樣!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針孔成像與暗箱攝影 18世紀的風景畫,流行用『暗箱』一種工具。它的原理其實就是針孔成像...

孤陋寡聞?汽車抬頭顯示器 有開車的人都知道,在前方平台上放一些物品,常常會因為反射而造成視線干擾…,如果有這麼一個東西把干擾變成賣點,豈不又是一種創意?

600cc的光線~七彩寶特瓶 「紙燈籠拿膩了,裡頭的LED燈可以再做什麼變化?」600cc的光明,在黑暗中比動物造型紙燈籠更好看!

在牙科遇見光學~光固化機的藍光與橘色遮光片 帶小孩看牙醫,看到有著橘色遮光片的光固化機...

紫色狂想~紫鑽不賠外一章 在紫鑽不賠之後,我又突發奇想,紫色的奶嘴糖是否可以?如果可以,多好~很天真吧!

福科小光點~在廁所遇見針孔成像(上) 發現篇 此時約下午三點多,陽光由西方天空透入磚孔。 磚孔是方形的,投射出的亮點卻是圓的~ 男廁牆面上出現排列整齊光點,是單純的陽光穿透?還是另有玄機?

隨機好文

[scratch新手]下載scratch2.0與中文化介面設定 stratch2.0下載與中文化介面設定...

在牙科遇見光學~光固化機的藍光與橘色遮光片 帶小孩看牙醫,看到有著橘色遮光片的光固化機...

功與能的簡易動手做~吸管吹箭與做功 我的活動習慣是完全開放,略講大致方法,其餘由他們自己試。根據經驗,不是那麼容易就成功的活動可以玩比較久,也會讓學生有挑戰性。

不只是『立竿見影』~我在德國的日晷映像 相片是2005年暑假去德國旅遊時拍攝的,將我所看見的日晷整理如下,當時只覺得日晷很漂亮,沒想到其中學問大~

[ZF科學食驗] 簡單好做又好吃的黑糖涼糕DIY 黑糖涼糕,簡單好吃。很適合科學食宴客來做,搭配澱粉特性或是非牛頓流體的現象,可以結合科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