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1061

咖啡(四) 壓力下的香醇~用摩卡壺煮咖啡

我喜歡摩卡壺的懶人裝置,當咖啡由下壺逐漸移轉到上壺的過程也讓我驚訝連連。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3490

分享連結 咖啡(四) 壓力下的香醇~用摩卡壺煮咖啡@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3 17:06:35 最後編修
2019-09-27 13:51:14 By zfang
 

我沒有塞風,在家中用的是摩卡壺。第一次看到摩卡壺是很多年前在大學同學家,她煮咖啡給大家品嘗,看她熟練地操作,當咖啡由下壺逐漸移轉到上壺的過程也讓我驚訝連連。

摩卡壺分為上下兩部份,最上層的咖啡壺,裡頭有一根長管子,咖啡會由頂端流出。最下層的底座則是盛水的容器,也是受熱的主要部份。中間還有一個類似漏斗的金屬過濾裝置,放在裝好水的底座中,研磨好的咖啡就是放在這裡。

 

將上壺與底座轉緊組合好,接著就在瓦斯爐上以小火加熱。一段時間後,慢慢有金黃色的液體由上壺中的金屬管流出,直到最後聽到水蒸汽瘋狂灌出的聲音,就代表咖啡已經完成。將咖啡倒出時不必拆卸底座。

也因為是高壓沖煮(不知道壓力多大?),所以口味較重。以前的我可以喝黑咖啡,現在牛奶越加越多,一天也以一杯為限,不然~太刺激啦!底層水燒開後被水蒸汽的壓力推擠上升,經過中層的裝有咖啡粉的過濾器進入上層。

和塞風相同的是,因為水轉變為水蒸汽的高壓,底壺的水都會往上升。但,塞風的水(咖啡)會再度被吸回,而摩卡壺的水一但上升(變成咖啡),就下不來了!這跟摩卡壺上壺中間的金屬管有關。

塞風的咖啡粉放上層,下壺煮好的水上升後與上層的咖啡粉作用,之後咖啡在被吸回下層,剛開始的水與最後產生的咖啡會在同一個容器中,都在下層。摩卡壺的水與咖啡粉分別在下層與中層,高壓的水被推擠經過中層的咖啡粉進行萃取,能流到上層的就只有金黃有時帶點紅褐的香醇咖啡。除非咖啡粉太細,才會有一點點的漏網之"渣"出現。

我喜歡摩卡壺的懶人裝置,直接在瓦斯爐上小火加熱,不像塞風是玻璃可能會打破,摩卡壺耐用得很,只有上下壺的橡膠壓條會逐漸老化。放到瓦斯爐上加熱後,我就坐在餐桌打電腦,聽到咕嚕嚕的蒸氣聲音就知道可以熄火,倒出咖啡後,也不急著清洗,反正咖啡壺身熱得很,冷了再說。

想要洗的時候,再轉開底座,取出過濾漏斗將咖啡渣倒出,清洗一下就好!

 

後記:
在學校則利用需要濾紙美式電動咖啡機,之前的奶皮(奶皮?腐皮? ),便是利用電動咖啡機的加溫墊熱牛奶時記錄的。電動的部分是煮水,是用重力過濾方式,把咖啡粉放在濾紙讓熱水自上而下流過咖啡粉萃取出咖啡液,然後再慢慢過濾。
提到濾紙與美式咖啡,我常常發現到有趣的現象~不管我的咖啡豆磨的再怎麼均勻,每次煮完總是會在濾紙上看到還有許多大顆的咖啡豆,而且~細粉的在下層,粗顆粒的總是在最上方…這個現象在生活中也常看到,整罐麥片總是完整的在上層,而下方都是碎碎小小的。泡完咖啡,拿出濾紙,看看其中的顆粒分佈,也許也能悟出什麼!


 

分類:科學小玩意 2012/12/14 06:00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好好吃的雲~從棉花糖看溶解與熔化 不知道大家熟悉的棉花糖是指哪一種?

軟的冰、硬的冰 為什麼養樂多做的冰塊比較軟?水做的比較硬?這篇記錄小朋友對冰的觀察與親子互動。

黑糖涼糕製作與分享~番外篇 這篇先記錄我分享黑糖涼糕的二三事

[網路影片] 食材自動化加工過程 無意中看到幾段食材加工的影片,自動化的機械動作,看來新奇有趣。

[相關影片連結] 真假愛玉仙草 補充真假愛玉仙草測試相關影片

爆米香與理化教學(1)~活動篇 邀請爆米香(台語:ㄅㄥˇ ㄇㄧ ㄆㄤ)師父到校表演,是我當理化老師以來一直有的想法...

隨機好文

魔鏡~魔鏡~誰最愛? 照鏡子是所有人的最愛,特別是對正值青春期的國中生而言,面子>>裡子~~『外在』比『內涵』重要...

功與能的簡易動手做~吸管吹箭與做功 我的活動習慣是完全開放,略講大致方法,其餘由他們自己試。根據經驗,不是那麼容易就成功的活動可以玩比較久,也會讓學生有挑戰性。

流轉的圖案~萬花筒 由三面玻璃鏡子組成(相交成60°角)的萬花筒,『小碎花』透過三面玻璃鏡子的重複反射,就會出現對稱的圖案。

立體圖卡與多變幻卡 『用正面的角度看世界,快樂就會無所不在。』翻動會出現二個變換的圖案,你們知道它也是科學嗎?

附放大鏡的指甲剪 指甲剪加放大鏡,簡單的創意!但~我總是擔心:在陽光下剪著剪著,會不會就發熱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