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時間,喬婷老師安排台中市消防局來校進行三個社團的聯合演講。(之前是請主婦聯盟主婦聯盟演講~食品添加物知多少? )首先是謝承達先生進行一個小時的防火安全演講,告訴學生一些會引起火災的案例影片,家中導致火災的地方或物品:電暖器、電風扇,因為馬達過熱、電線磨損(半斷線造成電阻高),以及神明桌(長時間點燈,又有些線路被重物壓住)。
鈕扣電池也很危險,有資源回收業者將它們堆疊在一起,結果電極相接觸短路,而燒起來~可以用透明膠帶貼住電極作為保護。
『出門前,會將不用的電器插頭拔掉的同學,請舉手!』
出門要拔插頭嗎?如果插頭或插座有雜質、灰塵,遇到濕氣是有可能會燒起來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段實驗影片:在插頭與插座間放棉花,再滴入少許鹽水,然後起白煙,接著火便燒起來了……這叫做『積污導電』,即使聯結的電器尚未使用,也會因為短路高溫引發火災。
使用中的電線如果被綑綁,其實也是很危險的,電線溫度大於200度會燒融,透過紅外線觀察溫度變化與分布,經過綑綁,熱不易散失,電線熔解了……
怎麼處理?萬一真的發生電線走火,要從總開關處將電源切掉;電線避免綑綁,插座插頭得定時清潔!
*******
火場最常發現的死亡原因是被濃煙嗆死,第二節課則安排學生去闖煙霧瀰漫的燃燒室,請校方協助在活動中心停車場找了一間夠黑的空教室,消防局人員設置煙霧室。
先對學生解說火場逃生原則:採低姿勢,沿著牆慢慢移動,找到出口……然後安排一次10位學生進入實際走一趟。氣氛很好~煙霧瀰漫,學生帶著興奮想闖看看。(如果是真實火場可沒這麼輕鬆。)
『怎麼沒有用到塑膠袋?』我正疑惑。
消防局人員則表示,以前會教學生使用濃煙逃生袋,現在比較不鼓勵用此方法。一般人以為普通的塑膠袋就可以,但千萬不要隨便用塑膠袋套在臉上,否則遇熱熔化黏在臉上反而造成傷害,除非是用專用的逃生袋,不然以濕手帕摀住口鼻就好。
我對煙霧很好奇,注意到牆腳有一罐製造煙霧的液體,『我們這個白煙是液體嗎?』我們在理化課教學生,霧與水壺冒出的白煙都是小水滴。
『是液體沒錯,利用這罐藥劑與霧化器製造出的煙霧效果。』消防人員又補充:『真實火災現場的濃煙未必是液體,也不一定是白色的,包含未燃燒完全的碳粒與有毒氣體,肯定相當危險!』
活動後,學生逃離『災難現場』去透透氣,這是難得的體驗!
就在此時,在陽光射入照到這些白煙,我們看到光束~這是『廷得耳效應』呢!
註1:高中化學才會學到『廷得耳效應』,這是膠體溶液的特性之一。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見到,介質中若有微粒懸浮,當光線通過時,粒子散射光線而顯出一條明亮的光束。例如掃地時,空氣中布滿灰塵,如果陽光照射,就可以清晰看見灰塵粒子反射光線在運動呢(這是『布朗運動』)。
註2:霧化器是利用超音波震盪的原理,將水轉化成白霧,不僅好看,水氣又有降溫與淨化空氣的效果,之前常在水族造景看到,最近則常見應用在薰香精油霧化器,搭配風扇將精油細化送出。
分類:自然領域與研習心得 2008/11/15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