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學生畢業旅行來到墾丁森林遊樂區,在停車場邊的一棵樹上看到了爬滿樹的綠意。
和伏石蕨相似卻又大上好幾倍,它是伏石蕨大一號的兄弟。
開始還認為是伏石蕨(與伏石蕨相遇 ),回來之後看相片,再看著手邊的山林蕨響一書,才發現,其實它應該是與伏石蕨同屬水龍骨科的抱樹石葦。
抱樹石葦與伏石蕨相同的是有著匍匐走莖與兩型葉,橢圓形的是負責製造養分的營養葉
長長的葉型則是會長出孢子的繁殖葉(孢子葉)。
小而呈圓形的孢子囊群,密佈在葉肋二側。
孢子囊只著生在孢子葉的中段及上段,像投石機讓孢子能送到遠方!
抱樹石葦葉片比伏石蕨大,孢子葉較長,且葉背孢子的形狀也不一樣。我是蕨類外行人,卻歡喜於這樣的發現,後來在森林遊樂區裡頭又見到另一"蕨",這一株的尺寸不大也不小,應該還是抱樹石葦。不像前面生得密密麻麻,這株抱樹石葦伴隨著青苔慢慢攀樹而上。
孢子葉的形狀特別,下端還像營養葉一樣圓,上端有孢子囊的葉片就變得比較狹長。
不禁令我好奇,這特別的二形葉究竟是如何演化而來?是莖在發新葉時就決定它是營養葉還是孢子葉?還是後來才由營養葉變形而成?營養葉與孢子葉是否有特定比例?
緊緊抱著樹,要去哪兒?
想要和樹一樣高?爬到這麼高,孢子一定能彈到超級遠!
分類:生活觀察(小花小草、景與物) 2011/12/21 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