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6898

[ZF科學食驗] 簡單好做又好吃的黑糖涼糕DIY

黑糖涼糕,簡單好吃。很適合科學食宴客來做,搭配澱粉特性或是非牛頓流體的現象,可以結合科學原理。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0185

分享連結 [ZF科學食驗] 簡單好做又好吃的黑糖涼糕DIY@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5 10:59:48 最後編修
2016-11-07 15:33:37 By zfang
 

黑糖涼糕,簡單好吃。很適合科學食宴客來做,搭配澱粉特性或是非牛頓流體的現象,可以結合科學原理。網路上可以找到製作過程,這裡分享我的方法。

材料:木薯粉(又稱樹薯粉,太白粉也可以)、黑糖、熟黃豆粉(全聯有賣)

 

製作方法:

1.木薯粉1杯半,黑糖1杯,水3杯(木薯粉2倍),一起攪拌均勻,移到小火上加熱,持續攪拌直到糊化。網路上食譜多是以克數秤重量化,我喜歡用量米杯, 方便。喜歡甜一點,黑糖可以增加。也可以分成二步驟,木薯粉先與二杯水混合攪拌,黑糖與另一杯水加熱到完全溶解,將熱糖水倒入木薯粉溶液中,會看到原本雪 白的溶液變成奶茶般的顏色。移到瓦斯爐上小火加熱並攪拌。攪拌要持續,避免木薯粉沉澱,也避免底部燒焦。

2. 小火加熱持續攪動,一開始會覺得沒什麼變化。但五分鐘後會發現有一些透明黑黑的塊狀物產生,攪拌發現溶液出現濃稠感,糊化瞬間突然產生的阻力感,頗有趣,就像做化學實驗。

3. 小心將糊化後的粉團糊倒在烘焙紙上,以電鍋外鍋裝3/4量杯水蒸熟。烘焙只是為好處理,家中廚房小,墊了烘焙紙在客廳也能做處理。不用烘焙紙也可以,但要多洗一個碗。(後來有試過原鍋直接進電鍋,也是可以啦!)

4. 蒸熟後,原本像奶茶膏的糊狀物變成透明黑亮的Q狀物。剛蒸好還是咖啡色,冷卻後顏色會更深。(小孩說黑涼糕的感覺像水黏土,其實特性也像,摸起來好黏手,但在沾一沾又跟其他涼糕們聚在一塊了。)

5. 放涼冷卻後,倒入少許黃豆粉,用廚房剪刀或刀子剪成小塊,每一面都沾上少許黃豆粉防止沾黏也增加風味。花生粉、黑糖粉或炒熟的太白粉都可以,我喜歡黃豆粉的大人風味。

剛做好的很軟最好吃,甚至才剛做好等吹涼就被小朋友猛偷吃。前晚做的冰了放到隔天,口感變QQ的像蒟蒻也不錯吃,但冰超過二天就變硬老化不好吃了。黑糖粉粿則是水要多一點,冷卻後加入奶精或奶茶吃。仙草要變成凍,也需要澱粉協助。

另外,也用黑糖水改成柳橙汁與葡萄汁,大概是糖加的不夠多,又是用熟太白粉裹,這一盤雖好看但乏人問津啊!有趣的是柳橙汁,我懷疑是酸使澱粉糊化變性,所以口感完全不Q彈!

食材成本低,好作好好吃。偷吃步,想一次做雙倍量卻失敗,敗在厚度增加,裡面沒蒸熟。重新再蒸,內部還是蒸不透,想省時反而更花時間。

 

註:太白粉的成份也是木薯澱粉,只是顆粒較細,適合做羹湯。而俗稱地瓜粉的木薯粉粒較粗,適合沾肉排油炸。主成分相同,只是顆粒大小不一樣。至於還有一種 叫做日本太白粉,比較貴,則是用馬鈴薯澱粉。我也買到號稱正港地瓜做的番薯粉,二者拿來做涼糕有何差異?尚未進行比較。

這樣的東西能夠設計成課程嗎?關於各式澱粉的簡單比較測試與非牛頓流體(太白粉調水),則在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要寫的下篇。

(謝謝 axer 幫我攝影。)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咖啡(四) 壓力下的香醇~用摩卡壺煮咖啡 我喜歡摩卡壺的懶人裝置,當咖啡由下壺逐漸移轉到上壺的過程也讓我驚訝連連。

金黃色香甜的雪花~爆玉米花 像放鞭炮似的,一顆顆的玉米花滿滿地相際被推擠出來,像下雪一樣……這是金黃色香甜的雪花!

[ZF食驗] 用電鍋製作簡單好吃的糖心蛋 喜歡吃日式拉麵上的糖心蛋,也喜歡玩蛋。最近嘗試製作糖心蛋,超好吃,而且方法非常簡單。

蘋果褐變的親子實驗 『蘋果褐變』是個適合親子動手作的實驗題材。

[影片素材] 爆玉米花的探究 哪些穀物可以變成爆米花?這可以設計成探究喔: 爆米花是怎麼「爆出來」的?

生物『食』驗~滲透作用與速成高麗菜泡菜 今年帶一年級配導師班生物,又遇上家政課老師請假,於是乎~做了一項小小冒險,帶學生做泡菜! 為何說是冒險? 因為我從來沒做過,也根本不會做。

隨機好文

二隻鹿子蛾的嘆息 軀體黃黑相間,黑褐色翅膀中還有許多透明的空窗,這個特徵也是鹿子蛾的重要分類依據。

功與能的簡易動手做~吸管吹箭與做功 我的活動習慣是完全開放,略講大致方法,其餘由他們自己試。根據經驗,不是那麼容易就成功的活動可以玩比較久,也會讓學生有挑戰性。

紫色狂想~紫鑽不賠外一章 在紫鑽不賠之後,我又突發奇想,紫色的奶嘴糖是否可以?如果可以,多好~很天真吧!

[scratch新手] 在角色造型中加入中文字 用scratch2繪製造型或角色,插入文字不能輸入中文,該怎麼處理?

在日本超市遇見礦泉水(上)~談水的硬度計算 喝瓶裝水偶爾會注意標示的產地價錢,不過卻喝不出差異。除非是高價進口水,否則不會特別強調水質的酸鹼與硬度。在日本超市中,我見識到什麼叫做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