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6711

[ZF科學食驗] 簡單好做又好吃的黑糖涼糕DIY

黑糖涼糕,簡單好吃。很適合科學食宴客來做,搭配澱粉特性或是非牛頓流體的現象,可以結合科學原理。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0185

分享連結 [ZF科學食驗] 簡單好做又好吃的黑糖涼糕DIY@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5 10:59:48 最後編修
2016-11-07 15:33:37 By zfang
 

黑糖涼糕,簡單好吃。很適合科學食宴客來做,搭配澱粉特性或是非牛頓流體的現象,可以結合科學原理。網路上可以找到製作過程,這裡分享我的方法。

材料:木薯粉(又稱樹薯粉,太白粉也可以)、黑糖、熟黃豆粉(全聯有賣)

 

製作方法:

1.木薯粉1杯半,黑糖1杯,水3杯(木薯粉2倍),一起攪拌均勻,移到小火上加熱,持續攪拌直到糊化。網路上食譜多是以克數秤重量化,我喜歡用量米杯, 方便。喜歡甜一點,黑糖可以增加。也可以分成二步驟,木薯粉先與二杯水混合攪拌,黑糖與另一杯水加熱到完全溶解,將熱糖水倒入木薯粉溶液中,會看到原本雪 白的溶液變成奶茶般的顏色。移到瓦斯爐上小火加熱並攪拌。攪拌要持續,避免木薯粉沉澱,也避免底部燒焦。

2. 小火加熱持續攪動,一開始會覺得沒什麼變化。但五分鐘後會發現有一些透明黑黑的塊狀物產生,攪拌發現溶液出現濃稠感,糊化瞬間突然產生的阻力感,頗有趣,就像做化學實驗。

3. 小心將糊化後的粉團糊倒在烘焙紙上,以電鍋外鍋裝3/4量杯水蒸熟。烘焙只是為好處理,家中廚房小,墊了烘焙紙在客廳也能做處理。不用烘焙紙也可以,但要多洗一個碗。(後來有試過原鍋直接進電鍋,也是可以啦!)

4. 蒸熟後,原本像奶茶膏的糊狀物變成透明黑亮的Q狀物。剛蒸好還是咖啡色,冷卻後顏色會更深。(小孩說黑涼糕的感覺像水黏土,其實特性也像,摸起來好黏手,但在沾一沾又跟其他涼糕們聚在一塊了。)

5. 放涼冷卻後,倒入少許黃豆粉,用廚房剪刀或刀子剪成小塊,每一面都沾上少許黃豆粉防止沾黏也增加風味。花生粉、黑糖粉或炒熟的太白粉都可以,我喜歡黃豆粉的大人風味。

剛做好的很軟最好吃,甚至才剛做好等吹涼就被小朋友猛偷吃。前晚做的冰了放到隔天,口感變QQ的像蒟蒻也不錯吃,但冰超過二天就變硬老化不好吃了。黑糖粉粿則是水要多一點,冷卻後加入奶精或奶茶吃。仙草要變成凍,也需要澱粉協助。

另外,也用黑糖水改成柳橙汁與葡萄汁,大概是糖加的不夠多,又是用熟太白粉裹,這一盤雖好看但乏人問津啊!有趣的是柳橙汁,我懷疑是酸使澱粉糊化變性,所以口感完全不Q彈!

食材成本低,好作好好吃。偷吃步,想一次做雙倍量卻失敗,敗在厚度增加,裡面沒蒸熟。重新再蒸,內部還是蒸不透,想省時反而更花時間。

 

註:太白粉的成份也是木薯澱粉,只是顆粒較細,適合做羹湯。而俗稱地瓜粉的木薯粉粒較粗,適合沾肉排油炸。主成分相同,只是顆粒大小不一樣。至於還有一種 叫做日本太白粉,比較貴,則是用馬鈴薯澱粉。我也買到號稱正港地瓜做的番薯粉,二者拿來做涼糕有何差異?尚未進行比較。

這樣的東西能夠設計成課程嗎?關於各式澱粉的簡單比較測試與非牛頓流體(太白粉調水),則在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要寫的下篇。

(謝謝 axer 幫我攝影。)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網路影片] 食材自動化加工過程 無意中看到幾段食材加工的影片,自動化的機械動作,看來新奇有趣。

[相關影片連結] 真假愛玉仙草 補充真假愛玉仙草測試相關影片

[影片素材] 爆米香探究 這篇是與爆米香有關的影片素材,可以與爆玉米花一起討論與設計探究活動。

糖炒栗子裡的小石頭與糖有什麼功用? 有看過『炒』栗子的人都知道,不只是用糖,還要加入砂礫一起炒?

咖啡(四) 壓力下的香醇~用摩卡壺煮咖啡 我喜歡摩卡壺的懶人裝置,當咖啡由下壺逐漸移轉到上壺的過程也讓我驚訝連連。

古早味童食~椪糖 本來就只是糖呀,爆米香的『爆ㄅㄥˇ』是狀聲;椪糖沒有爆炸,它的『ㄆㄥˋ』~其實是『凸』的台語發音。

隨機好文

魔鏡~魔鏡~誰最愛? 照鏡子是所有人的最愛,特別是對正值青春期的國中生而言,面子>>裡子~~『外在』比『內涵』重要...

孤陋寡聞?汽車抬頭顯示器 有開車的人都知道,在前方平台上放一些物品,常常會因為反射而造成視線干擾…,如果有這麼一個東西把干擾變成賣點,豈不又是一種創意?

[scratch新手] 用開關控制手電筒明滅(二)貓咪影子 燈亮貓咪就有影子,燈暗影子就不見

[scratch新手] 在角色造型中加入中文字 用scratch2繪製造型或角色,插入文字不能輸入中文,該怎麼處理?

[scratch新手] 從排紅磚開始變化(1) 發牌與隨機花色發牌(分身、重複、清單) 從排紅磚開始,慢慢加入一點變化,隨機花色發牌,讓scratch新手的我想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