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14877

熱脹冷縮~讓凹陷的乒乓球復『圓』

簡單的科學實驗,儘管早就知道觀念,但如果沒有親自做過,很難相信效果真的可以這麼明顯。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0509

分享連結 熱脹冷縮~讓凹陷的乒乓球復『圓』@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5 13:51:29 最後編修
2016-12-29 18:01:12 By zfang
 

簡單的科學實驗,儘管早就知道觀念,但如果沒有親自做過,很難相信~效果真的可以這麼明顯。

暑輔課程讓學生製作投擲器,我帶些乒乓球做為被投擲物。
乒乓球質輕又加上體積大,受到阻力的影響~飛行距離不會太遠,學生希望用橡皮擦或彈珠來投擲,我還是堅持用乒乓球。

一來,是因為在教室中操作較安全;二來~正因為大家以為乒乓球飛不遠,如果能將球射出超越預期距離,這也是另一種成就感。

儘管帶了不少球,真實操作時,球還是不夠。
有些球~就這麼飛出窗外變成自由落體,有些球則忽然消失在教室某處,直到同學踩到異物,才發現原來球在這裡。

『老師,沒有球了~』看著這些凹陷變形的球,就這樣而已嗎?
科學老師不會放過任何的機會教育。

這個凹陷的球~還可以怎麼玩?即使是破損,還是能變出花樣的,更何況~只是被踩扁,凹陷處並未出現裂痕。

仔細觀察,這是最便宜的乒乓球,雖然外表看的出是由二個半圓接起,但整體仍保有密閉。『如何讓被壓縮的氣體再膨脹撐起球殼?』

相當簡單,可以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將乒乓球放入熱水中,就可以讓乒乓球恢復原狀。裡面的氣體因為分子間的距離大所以容易被壓縮,也容易膨脹。

說雖這麼說,自己倒是未曾做過。

教室外就有飲水機真方便,實驗用的熱水不必辛苦煮。
帶著凹陷變形的球走到飲水機旁,將球放在正中央,開啟熱水~熱水當頭沖下,球站起來了~,拿起來看,凹陷處消失了。

這麼快就復原了,熱脹冷縮真神奇。
這個理論不知道教多多少次了,這卻是我第一次做這個實驗,很遜吧!

再試一次。
這回~刻意將乒乓球壓扁的徹底,但不能讓它破裂。

效果呢?

在家帶孩子做。
請他們將球捏扁,或用小腳踩一下。

將乒乓球放在裝熱水的杯中,用筷子稍微將浮起的球壓入水面下,球均勻受熱,裡面的氣體才會膨脹快速。(家裡沒有飲水機,為了安全也不方便將熱水直接淋下。)
口裡喊咒語:『變回來,變回來!』要小朋友跟著一起喊,陪孩子做實驗就這點最有趣。

嘿~夾起球,原本被凹陷的球,又變回圓滾滾囉!!
『媽媽就像魔術師!』小朋友的反應完全直接。

小提醒,如果小朋友想自行操作時,考量他的年齡~ 有些步驟並不適合”小”朋友,使用熱水~要注意安全。(熱水之後要倒掉,容器也要再清洗。)

 

分類:科學動手做 2010/09/06 15:28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修車帶來的學問(2) 熱交換與散熱鰭片 散熱鰭片是空氣冷熱交換的重要關鍵,車子的散熱鳍片是做成波浪形式。至於一般家用冷氣的散熱片就是由圓管與很多片又薄又密集排列的金屬片組成。

夏天有多熱?從氣象播報認識氣溫 連結幾則新聞影片用於教學補充~理化溫度或地科氣象

[熱的補充影片] 熱脹冷縮與熱傳遞 教學用,擇合適影片片段與課堂一起討論,或課後自學。 在影片播放前,我的學生已經進行過喝水鳥、尿尿小童、鋁罐扁罐實驗。影片

[熱學影片整理] 熱漲冷縮的生活實例 整理熱漲冷縮的生活實例影片

紙片救火~蠟燭的燃燒(助燃物與對流) 運用冷熱空氣對流的原理,來玩隔空救火

[溫度補充影片] 溫度計與熱顯像儀的原理應用 幾段進入溫度的影片,有些後面單元的觀念(熱平衡、熱漲冷縮、熱傳播)可以應用,而前面單元(波)也能用上,因為熱~也是一種電

我有話要說

>>

限制:留言最高字數1000字。 限制:未登入訪客,每則留言間隔需超過10分鐘,每日最多5則留言。

訪客留言


如果以已經凹很久了? @2018-07-27 13:18:34

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您可以親自試試看。理論上,如果沒有破損漏氣或嚴重變形,應該能復原。萬一真的不能復原,經過切割的兵乓球破片,也能做其他動手做。
2018-07-30 19:58:16

隨機好文

[scratch新手]下載scratch2.0與中文化介面設定 stratch2.0下載與中文化介面設定...

可擦拭的暗記筆 用暗記筆劃上重點,再利用暗記尺蓋住重點,可反覆背誦幫助記憶,若希望能恢復乾淨,用另一端擦拭即可清潔如新...

凸面鏡是魔鏡? 我就在車上捕捉到這個鏡頭,相片本身只是小ㄚ頭的背影,可是吸引我注意的是~左方汽車後視鏡所清楚呈現的景象……

似是而非的科學~黑金剛花生與花青素 曾看到這樣的影片,說~黑金剛花生是人工染色的黑心花生!但,真的是如此嗎?當然不是

進入轉動與力矩單元的課本小活動 搭配N版課本的warm up,來做個小活動。很欣賞這個設計,藉由隨手可以做的小活動,讓學生體會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