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3218

古早味童食~椪糖

本來就只是糖呀,爆米香的『爆ㄅㄥˇ』是狀聲;椪糖沒有爆炸,它的『ㄆㄥˋ』~其實是『凸』的台語發音。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1376

分享連結 古早味童食~椪糖@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5 13:47:46 最後編修
2017-06-21 13:44:00 By zfang
 

婆婆說:『已經30多年沒到過台南了。』小姑說:『已經二年多沒喝到夢幻冬瓜茶。』於是,這個假日到台南玩,目標赤崁樓。
意外地,在武廟口看到在賣古早味椪糖,椪糖帶學生做過很多次,但還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攤子在販售,怎可錯過!『小蒨,趕快到攤子前拍照~媽媽買椪糖給妳。』小蒨已經是科學小玩意的專屬模特兒。

攤子上有三個炭火爐,老闆負責製作,老闆娘則負責包裝販售。攤子上方還掛著二份報導,這家應該滿有名的:『我也帶學生做過,只是做得沒你們漂亮,希望能拍些相片給學生看。』

『用的糖是什麼糖呀?』看起來是混合糖:『除了砂糖還要混合什麼?』網路上說是黑糖與砂糖。
老闆忙著繼續操作,糖水逐漸變成糖膏,他將杓子由火爐上移下,放在一個特殊的出風口前(熱風?冷風?不能摸,所以不清楚~),灑上一些粉末,快速攪拌…我知道,即將要進入膨脹階段…
『以下是商業機密,這部份不能拍喔!』老闆娘特別叮嚀。

不一會兒,完成了一個很漂亮的椪糖(我帶學生做時,膨起來的部份總會塌掉。)取出時還要在火上稍微加熱,用木杓推推底部,若可以移動則可將椪糖取下。

『可以請教一下製作技巧嗎?』
『上面報導就有說明,可以自己看看。』
怪哉,報導中提到了老闆加入的粉末是『酸梅粉』,帶學生製作是利用小蘇打,它是白色粉末。我指著灰色粉末,『那不是酸梅粉吧,可是也不像小蘇打?』我在自言自語。
一群年輕人也湊上來,問:『是不是發粉?』
『不是,發粉會苦。』到底是什麼,獨家秘方?雖然製作方法在網路上都可以取得,看來某些配方與拿捏技巧,才是獨家撇歩~

買了一個給小蒨(等長大一點再帶她做),她很高興:『這是不是餅乾?』
小蒨吃一口,表情怪怪的……婆婆很好奇,也吃一口:『根本就是糖~』

本來就只是糖呀,爆米香的『爆ㄅㄥˇ』是狀聲;椪糖沒有爆炸,它的『ㄆㄥˋ』~其實是『凸』的台語發音。我也吃一口,濃濃的香味,蓬蓬鬆鬆的糖入口即化,比學生做的苦糖膏好吃,因為真的很甜~還剩一大半,回家可以讓我配咖啡。


一個多小時後,要準備離開赤崁樓,臨去前去買冬瓜茶,意外看到在對面又看到第二攤椪糖,一個阿婆在顧著生意。
『我還要看~』我帶著小蒨又去看。
這個阿婆的器材道具比較陽春,她看我帶著相機,笑笑:『妳可以拍照,不買也沒關係。』
『謝謝~你真好,我要拍給學生看~』阿婆告訴我,她知道有些攤不給拍。


『你要原味、巧克力,還是咖啡?』阿婆對一個顧客問。
嘩~好有創意,沒想到還能選擇口味。
『這個是巧克力的,巧克力粉是用美祿,品質很好。』阿婆開始灑上粉末,就在爐邊開始攪拌…
『注意看喔,阿婆要變魔術了~』我對圍觀的其他小朋友們說。
『ㄡˇ沒這麼厲害啦~』阿婆又笑了:『也不是每次都成功,ㄡˇ也常常會失敗!』

好親切的回應,最後還是沒有再買,但~我們共同覺得:阿婆真的是做健康的~帶著快樂與教育意味做。後來到了安平,老街上也提供椪糖DIY的活動,老闆提供原料及工具,讓小朋友體驗古早的童玩。

簡單說明做法,方法看似簡單,如何拿捏則是技巧:
(1)在杓子加入適量的紅糖、黑糖及水(糖要濕潤),將糖水在爐上加熱,並用筷子不斷攪拌。
(2)煮成黏稠狀,可將糖膏滴入水中測試,能凝聚即可離火。
(3)再加入少許蘇打粉,繼續攪拌。
(4)糖膏開始膨漲,冷卻後椪糖即完成。
(5)若要將椪糖取下,則須在火上再加熱,使底部糖軟化。
原理:小蘇打NaHCO3受熱分解出CO2,使糖膨脹冷卻成型 (小蘇打加太多反而會苦)。以下是一個多月前,學生在教室煮椪糖的過程…

搜尋部落格,以椪(碰)糖為關鍵字,有不少網友的經驗可以參考(有圖有文還有影片),有意思的是~阿婆的笑臉在許多部落格可見,早已獲得許多正向的回應。同樣是小蘇打的受熱分解,還有一個就是鬆餅的實驗,見文章:小蘇打?泡打?『粉』不一樣 ~由鬆餅實驗談食品膨鬆劑

 

 

2008/04/29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主婦聯盟演講~食品添加物知多少? 橘子汽水中有橘子嗎?怎麼可能有!我們當場示範製作橘子汽水,取一杯清水…用棉花棒沾一點點黃色4號,再加些黃色5號,橘子香精滴二滴。

玩蛋~用暖暖包與乾燥劑來煮蛋 暖暖包或乾燥劑能煮蛋嗎?剛好在舊檔案看到以前(2013.04)曾帶學生在課堂中煮蛋的老照片,就把這二個小實驗簡單記錄一下。

用紫色高麗菜汁來做五色涼麵 五色麵看起來讓人食指大動,在夏天這樣食驗應該也很有趣

熱鍋不沾~不銹鋼鍋上的大水珠 『為什麼空鍋要先熱?怎樣才算夠熱?』好奇由高溫降溫過程,溫度降低失去水蒸氣的氣墊,大水團的變化又會如何?

咖啡(四) 壓力下的香醇~用摩卡壺煮咖啡 我喜歡摩卡壺的懶人裝置,當咖啡由下壺逐漸移轉到上壺的過程也讓我驚訝連連。

[影片素材] 越滾越圓~有趣的鋼珠彈珠地瓜球元宵製造過程 從鋼珠的製作開始看,找了不少影片包含元宵粉圓與彈珠~均勻受力,越滾越圓!(地瓜球則是越壓越膨脹越圓)

隨機好文

跟光玩遊戲~魔術骰子 乍看之下,它只是一個像骰子的鑰匙圈,再一看原來有一面是鏡子……然後呢?

影子怎麼斷了? 影子的形狀,根據光的直線前進,形狀該與原先物體相似,就算部份變形~也不會差太多,如果影子投影在非平面呢?

新聞來找碴~結晶還是發霉?肥皂長毛了 (60's Fuzzy Wuzzy Bath Soap) 「…打開一盒新的肥皂時,發現肥皂上竟然有白色的毛,不禁懷疑難道肥皂也會發霉?」光滑的肥皂上怎麼會長出毛髮?要怎麼知道是發霉還是結晶呢?

進入轉動與力矩單元的課本小活動 搭配N版課本的warm up,來做個小活動。很欣賞這個設計,藉由隨手可以做的小活動,讓學生體會轉動。

魚頭魚腦?再探黃魚頭骨與魚腦石(耳石) 耳石在魚頭中並不是以心型排列,看起來反而像蝴蝶。驚訝地發現黃魚頭顱的結構,就像是巧妙的建築構造,頭顱是空的,是左右對稱的,並且有菱形(倒鳶型)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