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2808

弓與箭(14) 原住民族的狩獵文化與弓箭

以『弓箭』為媒,帶領著孩子們學習科學, 並開始關心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2017

分享連結 弓與箭(14) 原住民族的狩獵文化與弓箭@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5 13:08:51 最後編修
2017-11-06 22:25:45 By zfang
 

『狩獵』曾是台灣原住民族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可以為生計、求生存,也能強身訓練體力,還能延續傳統文化。既然是『文化』,注重的便是『過程』與『傳承』。

狩獵是部落中神聖的大事,狩獵前除了須遵守各項禁忌(例:女人不能碰弓箭),通常還會進行占卜問神,透過祝神、謝神等儀式,祈求獵人平安或著酬謝豐收。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或生活習慣,經常與傳統的狩獵文化息息相關,許多戒律和禁忌也從狩獵習俗中衍生。

狩獵也具有社會倫理與教育的功能,例如,鄒族男子從童年開始,便透過實際的狩獵活動來進行教育。如何成為勇士?狩獵是他們必須學習的生活經驗,部落裡的長輩傳授狩獵知識,教導年輕人狩獵規矩。原住民男子的形象總是強調勇武的一面,狩獵表現是鄒族男子擁有社會地位的必要條件。

對布農族男子來說也是一樣,布農族從以前就是打獵民族,能捕獵比一般人更多的獵物,代表他的智慧與技能高人一等,就能成為部落中的英雄人物。太魯閣族是台灣原住民最熱衷於狩獵活動的族群之一,在成年之前必須要熟悉狩獵的相關技術和各項禁忌規則,否則,就不能取得獵人的資格,不能進出獵場。(關於太魯閣族部分文字參考自新台灣新聞週刊 - 不會狩獵 就不是男人這一篇,相當值得看!)

狩獵過程是一種經驗與文化的傳承,更是原住民重要的活動。傳統的狩獵文化,強調敬畏自然,具有永續生計的智慧,在原住民的心中,山林間的飛禽走獸均是神靈所賜養狩獵過程,只取所需,並非趕盡殺絕。因此台灣原住民在山林裡與野生動物相處了數百年以上之久,都大致能保持野生動物種類與數量的平衡。不僅如此,為了捕捉獵物,還必須學習與大自然共處,學習瞭解動物的習性、山林的生態氣候,遵守狩獵的各種規定,不任意干擾動物棲息地,必須遵守時令限制等, 傳統原住民是大自然守護者。

然而,隨著進出山區的非原住民獵人越來越多,狩獵工具越來越現代化,為了商業利益,部份不肖的獵人,大肆獵捕造成動物稀少,對山林生態帶來嚴重威脅,讓人對狩獵產生負面印象,使動物保育與狩獵活動產生衝突(註)。其實,『真正的獵人會在狩獵前後進行祭儀,帶一點小酒,帶一點食物,分享給祖靈與自然,並平靜一下自己的心靈。真正的獵人會敬畏自然動物和祖靈。』 如果獵人們真的了解並遵循傳統狩獵文化,便不會發生這樣的爭議。

某一方面來看,現代人過度開發山林,致使水土遭受破壞,從莫拉克風災、森林鐵路樹倒失事等災害來看,是否也意味著大自然反撲?不尊重山林的人們應從中學到警惕與教訓。

********

在台灣原住民族祭典活動上常可以看得到代表狩獵文化的弓箭,例如每年四月的布農族射耳祭malahodaigian,是布農族打獵祈福的祭典,『族裡的成年男子必須上山打獵,割下獵物耳朵後高掛祭祀場上,讓村裡的男孩子輪流以弓箭射耳,以射鹿耳(最大動物的耳朵)來象徵來年狩獵的豐碩,而未成年的小孩則由父兄陪伴練習。』透過祭典尊敬善獵的英雄,訓練教育年輕人狩獵技巧,是成年禮儀重要的一堂課。

整理至此,腦中閃過:『現代原住民的宗教信仰與傳統祭典是否會有衝突?』走訪許多部落的謝迺岳老師回答我,『當然有,而且衝突大囉!』隨著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宗教信仰、人口外移的種種改變,要完全回歸傳統是越來越難。以祭典來說,除了現代的宗教信仰與傳統祭典發生衝突外,觀光客湧入祭典活動,拿著DV拍來拍去,也是困擾。『真正的族人是不希望祭典中有觀光客來打擾,舉辦祭典是希望外地的子弟回到原鄉。』他們不希望被觀光商業化,而是希望能教導年輕一代,傳承族群文化。

********

國家公園的設立,將原住民家園及傳統生活領域劃入,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育觀念及政府禁獵的影響,原住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的在山中打獵,傳統的狩獵文化正快速消逝,『禁獵後,狩獵文化如何傳承?是要固守傳統,還是呼應時代的改變?』文化是活的,會適應、調整、創新與再生,無論如何,訓練勇士、祈求成為優秀獵人的傳統精神仍然不變。現代的原住民孩子多半沒碰過弓箭,如何吸引他們學習傳統狩獵文化?

許多原鄉國小例如寒溪國小(泰雅族)、萬榮國小(太魯閣族)等,積極推廣射箭課程與比賽,以學校教育的方式教導傳統弓的製作經驗與射箭技術交流,『從臂力、速度、殺傷力到精準度,要如何能像祖先一樣靈活的在山林裡狩獵,成為一個勇士?』幫助原住民的孩子們了解祖先是如何狩獵,讓他們重溫祖先狩獵文化的精神與意義。

曾在台灣原住民狩獵文化扮演重要角色的弓箭,不只是獵具,也是工藝品,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濃縮。製作弓箭的技術更是一門學問,弓身選材從竹子、木頭皆有,弓弦的選用及安裝,到箭的製作,要做出一把好弓,得花上許多工夫。曾經部落男子人人會製作弓箭,如今只剩耆老能做出好弓箭,『科學小原子』節目訪談達人並錄製器物製作的過程,也是記錄文化。

透過科學活動與科學小原子節目的推廣,在科學與原住民文化之間搭起橋梁,將原住民擁有的技術、器具與生活方式,找出科學點並應用於教學,或多或少也是能幫助漢族孩子接觸並認識原住民文化。它~是一個起點!

 

以『弓箭』為媒,帶領著孩子們學習科學,
並開始關心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

 

弓與箭(1) 箭羽與鳥羽
弓與箭(2) 箭為何有羽?簡易風洞實驗篇
弓與箭(3) 箭為何會追風?箭與風向計
弓與箭(4) 離弦之箭如何飛行?
弓與箭(5) 氣球箭的飛行實驗
弓與箭(6) 番外篇 小朋友玩氣球火箭
弓與箭(7) 紙火箭(紙吹箭)
弓與箭(8) 番外篇~親子來玩紙吹箭
弓與箭(9) 吹箭與吸管吹箭DIY
弓與箭(10) 箭簇與重心
弓與箭(11) 吸管箭與發射器
弓與箭(12) 弓的科學
弓與箭(13) 竹筷弓DIY
弓與箭(14) 原住民族的弓箭與狩獵文化

註:關於狩獵文化與保育衝突,延伸閱讀資料:2010年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分析

 

分類:生活札記 2011/04/27 12:52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輔導團紀錄] 106學年度第一學期團務會議 輔導團記事。討論本學期活動與專業成長計畫。

極度吸睛~110學年度第一學期自然輔導團國中小期初聯合團務暨增能研習 輔導團增能記錄,邀請曾培祐老師談教學吸睛的根本之道。

SPET教育創意二百五!第三屆科學美食同好會 2020.11.22@仁愛自造中心 SPET教育創意二百五!第三屆科學美食同好會 2020.11.22@仁愛自造中心

[研習紀錄] 桌遊遊戲設計概念體驗與實作 台中市國教輔導團 SDGs工作坊本學期第二場次 地點:教研中心303室 時間:2021.04.30 09:30-16:3

參加2008物理教學與示範研討會心得 參加了今年的物理教學與示範研討會 (在彰師大),在阿簡的生物筆記中,有對於二天研討會內容的完整紀錄(2008物理教學及示

「教師運算思維推動計畫」研習紀錄3/3(Day 3) 承前篇http://zfang.zipko.info/1135.html,這是我參與開放硬體與scratch的研習的紀錄

我有話要說

>>

限制:留言最高字數1000字。 限制:未登入訪客,每則留言間隔需超過10分鐘,每日最多5則留言。

訪客留言

[無留言]

隨機好文

嘴開開,傻楞楞~輕鬆一下 無聊小玩意,輕鬆一下

[scratch新手]下載scratch2.0與中文化介面設定 stratch2.0下載與中文化介面設定...

針孔成像與暗箱攝影 18世紀的風景畫,流行用『暗箱』一種工具。它的原理其實就是針孔成像...

生活中的彩虹 地上有彩虹!在餐廳落地窗前,陽光以某個角度穿過玻璃,而投影出彩虹。

科學人的名片~房漢彬教授的光學名片 房老師的名片叫做『光學名片~幻鏡出色卡』,主題是『出色與感動』,透過光學幻鏡名片的協助,就可以還原出它原本就具有的特色,就是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