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3162

這是水還是酒?高粱酒的眼淚(Gibbs-Marangoni Effect)

酒杯裡的是清水還是高粱酒?為什麼一看就知道?意外長知識,原來酒淚產生背後的原理被稱為「吉布斯-馬蘭戈尼效應」(Gibbs-Marangoni Effect)。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0966

分享連結 這是水還是酒?高粱酒的眼淚(Gibbs-Marangoni Effect)@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5 09:59:08 最後編修
2017-04-07 23:46:23 By zfang
 

自動目錄

餐敘時,桌上出現了高粱酒。

根據當地人的傳統,喝上幾杯高粱很自然。不喝酒的zfang,只用唇抿了幾口,卻沒有勇氣入喉。(要喝~就在家裡喝,在外面失態就麻煩了)

聽說,如果有人摻水或是酒杯裝清水,高手一看就知道。被抓包還要多喝好幾杯!有時酒加水會變得有一點濁,酒裡面有許多溶於酒精卻不能溶在水裡的有機物,加了水改變溶解度就混濁了。但不是酒加水,而是酒杯裝純水,居然也能被一眼看出?

「真的有那麼神嗎?」愛玩愛做實驗的zfang拿出二個小杯,分別裝了清水與高粱(58度),搖一搖後放在桌上。

二相比對之下,真的明顯不一樣!就算我不喝酒,不常接觸酒,也知道哪一杯是酒。「哪一杯是酒呢?」

答案反白後可見:右杯杯壁上緣有液滴有油油的感覺的是高粱酒。左杯是開水。

 

酒淚與「吉布斯-馬蘭戈尼效應」(Gibbs-Marangoni Effect)

為什麼杯壁會有液滴呢?好奇去搜集資料,高粱酒與清水的辨識資料不多,但是,卻在紅酒上看到了酒淚(wine tears)這個東西。

酒淚是什麼?酒淚是酒嗎?為什麼會產生酒淚?

酒淚(Rivulets,legs)指的是搖杯後葡萄酒沿杯壁流下所形成的淚滴形狀。

為什麼會形成酒淚?下面的影片講得很清楚:

 

要理論講難一點的,可以看這段

這一看下去不得了了,酒淚,可不是葡萄酒的眼淚https://read01.com/6Qgnx5.html

輕搖酒杯後,葡萄酒會在酒杯內壁形成一層薄薄的液體膜。由於酒中的酒精容易揮發,這會影響液體膜表面的張力。酒精從液體膜處往外揮發,釋放出香氣,這一液體表面的張力就會失衡。在重力作用下,酒液又會沿著杯壁慢慢地流回到酒杯中,形成「酒淚」。

酒淚產生背後的原理被稱為「吉布斯-馬蘭戈尼效應」(Gibbs-Marangoni Effect)。

連之前牛奶上的抽象畫也是要用這個理論來解釋。

請看這段影片:

 

順帶一提,跳舞液滴也跟表面張力有關。

酒瓶是密閉的,自然不會產生揮發作用

 

酒淚的多少跟酒的品質並沒有一定關係,而是跟酒精含量有關。酒精度越高的酒會有更多的酒淚。酒淚多少跟糖分和甘油等含量也相關,酒精揮發的快慢也與溫度和濕度相關。

拿出整罐未開封的高粱,搖搖看是否有酒淚?結果沒有。因為沒有開封,沒有開放條件下,酒精不會揮發,自然不會有酒淚。

關於高粱酒杯裡是酒還是水?也有人的辨識法是看杯子外側,如果有點水氣霧氣的是高粱酒,因為酒會揮發吸熱,因此水氣凝結。但若是遇上冰的礦泉水就沒轍,冰水也會讓水氣凝結。

另外也好奇,為什麼金門高粱是58度、38度,而不是60、40的整數呢?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都會公園種子日晷與小女孩的青春躍動 日晷造型特別,取發芽種子象徵,一個種子一個希望。

蜂蜜怎麼結晶了? 蜂蜜的結晶其實就是葡萄糖從蜂蜜中被析出分離的現象和過程。

天然還是桶裝?瓦斯爐也有學問呢! 崁入式的爐台須搭配套裝流理台與櫥櫃,外表只看到檯面與爐嘴,其餘隱藏在檯面下。

挑西瓜時~為什麼用拍打的方式? 『挑西瓜時~為什麼用拍打的方式可以區分甜或不甜?』『拍打準確嗎?可否定量測量?』 前幾天對223學生聊到如何由生活中發現

[光學] 誰來開門?紅外線感應開關 原以為紅外線感應開關是被動地偵測生物”產生”的紅外線,僅能感測『有一定溫度的移動體』,後來搜集資料整理才發現不是這樣的。

氦氣(上) 造型氣球灌啥氣? 涼亭前搭了架子,擺些塑膠玩具槍、太陽眼鏡等玩意,其中一角有著造型各異的鋁箔塑膠氣球,還有一隻追著球的老鼠玩具&helli

我有話要說

>>

限制:留言最高字數1000字。 限制:未登入訪客,每則留言間隔需超過10分鐘,每日最多5則留言。

訪客留言

[無留言]

隨機好文

2012日偏食~ 利用電鍋蒸盤針孔成像觀察日偏食 記錄2012/5/21在家帶小孩做的日偏食觀測

影子怎麼斷了? 影子的形狀,根據光的直線前進,形狀該與原先物體相似,就算部份變形~也不會差太多,如果影子投影在非平面呢?

立體圖卡與多變幻卡 『用正面的角度看世界,快樂就會無所不在。』翻動會出現二個變換的圖案,你們知道它也是科學嗎?

[ZF科學食驗] 簡單好做又好吃的黑糖涼糕DIY 黑糖涼糕,簡單好吃。很適合科學食宴客來做,搭配澱粉特性或是非牛頓流體的現象,可以結合科學原理。

體感溫度與溫度溼度計 第一次看到這種體貼的溫濕度計,在溫度濕度紅色交會區顯示會有食物中毒的危險。溫度高,濕度高,就容易孳生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