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讚] [會員登入]
3202

這是水還是酒?高粱酒的眼淚(Gibbs-Marangoni Effect)

酒杯裡的是清水還是高粱酒?為什麼一看就知道?意外長知識,原來酒淚產生背後的原理被稱為「吉布斯-馬蘭戈尼效應」(Gibbs-Marangoni Effect)。

分享此文連結 //n.sfs.tw/10966

分享連結 這是水還是酒?高粱酒的眼淚(Gibbs-Marangoni Effect)@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文章歡迎轉載,務必尊重版權註明連結來源)
2019-10-25 09:59:08 最後編修
2017-04-07 23:46:23 By zfang
 

自動目錄

餐敘時,桌上出現了高粱酒。

根據當地人的傳統,喝上幾杯高粱很自然。不喝酒的zfang,只用唇抿了幾口,卻沒有勇氣入喉。(要喝~就在家裡喝,在外面失態就麻煩了)

聽說,如果有人摻水或是酒杯裝清水,高手一看就知道。被抓包還要多喝好幾杯!有時酒加水會變得有一點濁,酒裡面有許多溶於酒精卻不能溶在水裡的有機物,加了水改變溶解度就混濁了。但不是酒加水,而是酒杯裝純水,居然也能被一眼看出?

「真的有那麼神嗎?」愛玩愛做實驗的zfang拿出二個小杯,分別裝了清水與高粱(58度),搖一搖後放在桌上。

二相比對之下,真的明顯不一樣!就算我不喝酒,不常接觸酒,也知道哪一杯是酒。「哪一杯是酒呢?」

答案反白後可見:右杯杯壁上緣有液滴有油油的感覺的是高粱酒。左杯是開水。

 

酒淚與「吉布斯-馬蘭戈尼效應」(Gibbs-Marangoni Effect)

為什麼杯壁會有液滴呢?好奇去搜集資料,高粱酒與清水的辨識資料不多,但是,卻在紅酒上看到了酒淚(wine tears)這個東西。

酒淚是什麼?酒淚是酒嗎?為什麼會產生酒淚?

酒淚(Rivulets,legs)指的是搖杯後葡萄酒沿杯壁流下所形成的淚滴形狀。

為什麼會形成酒淚?下面的影片講得很清楚:

 

要理論講難一點的,可以看這段

這一看下去不得了了,酒淚,可不是葡萄酒的眼淚https://read01.com/6Qgnx5.html

輕搖酒杯後,葡萄酒會在酒杯內壁形成一層薄薄的液體膜。由於酒中的酒精容易揮發,這會影響液體膜表面的張力。酒精從液體膜處往外揮發,釋放出香氣,這一液體表面的張力就會失衡。在重力作用下,酒液又會沿著杯壁慢慢地流回到酒杯中,形成「酒淚」。

酒淚產生背後的原理被稱為「吉布斯-馬蘭戈尼效應」(Gibbs-Marangoni Effect)。

連之前牛奶上的抽象畫也是要用這個理論來解釋。

請看這段影片:

 

順帶一提,跳舞液滴也跟表面張力有關。

酒瓶是密閉的,自然不會產生揮發作用

 

酒淚的多少跟酒的品質並沒有一定關係,而是跟酒精含量有關。酒精度越高的酒會有更多的酒淚。酒淚多少跟糖分和甘油等含量也相關,酒精揮發的快慢也與溫度和濕度相關。

拿出整罐未開封的高粱,搖搖看是否有酒淚?結果沒有。因為沒有開封,沒有開放條件下,酒精不會揮發,自然不會有酒淚。

關於高粱酒杯裡是酒還是水?也有人的辨識法是看杯子外側,如果有點水氣霧氣的是高粱酒,因為酒會揮發吸熱,因此水氣凝結。但若是遇上冰的礦泉水就沒轍,冰水也會讓水氣凝結。

另外也好奇,為什麼金門高粱是58度、38度,而不是60、40的整數呢?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熱變色足弓檢測 在高雄世運主場館園區看到這個。 以花崗岩雕塑足部運動姿態,展現原始單純的運動精神。 巧的是,在百貨公司看到足型足弓檢測,

六六大順~談蜂巢結構與正六邊形 談到正六邊形就常讓人想到蜂巢,『為什麼是蜂巢正六邊形?』人類對於蜂巢的結構,驚奇連連!

木炭與炭精~燒烤店的木炭為什麼會有洞? 那天在燒烤店,移開烤肉架時突然注意到:『怎麼這裡的木炭中間會有洞?』 這不是竹炭,也不是平常見到的木炭,對於中間這個大洞

煮飯電鍋也有學問? 週末回鄉下,洗碗時赫然發現:煮飯電鍋的內鍋居然已經損壞,甚至還可以剝下一層『皮』~心中暗叫不妙:『哇~鐵氟龍內鍋一旦破損

咖啡杯上的袖子~用隔熱杯套玩『錯覺』 隔熱紙杯套就像是給咖啡杯套上袖子,它的英文是Coffee-Cup Sleeve

新聞中的自然閒話~米酒與鹽酸? 段考結束又值畢旅前夕,這段等待期學生們的心似乎飛躍著,某些班級黑板上除了基測倒數,也出現了畢旅倒數.......考完第一

隨機好文

乾的沙濕的沙 帶小孩玩沙,他們發現:乾沙濕沙顏色不一樣...

光學創意作業~下水後圖案變變變? 分別在紙上與夾鏈袋上作圖,二者合成起來看似一個圖案,一旦將夾鏈袋放入水中,神奇的事即將發生……

和眼睛玩遊戲~閒話『後像』 前幾天新聞出現部份餐廳趁勢推出熊貓餐。『咦~顏色怎麼怪怪的?』我看到黑臉白眼圈的熊貓

神奇的力學魔術~手指也能抬人? 這是合力的展現,一鼓作氣,齊心齊力,

體感溫度與溫度溼度計 第一次看到這種體貼的溫濕度計,在溫度濕度紅色交會區顯示會有食物中毒的危險。溫度高,濕度高,就容易孳生細菌